朱陽:山核桃變成“金疙瘩”
2013/8/29 15:12: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株百年野生核桃樹結了156對核桃,賣了8000元”。近日,朱陽鎮犁牛河村流傳著這樣一條信息。據樹主王建超介紹,“這株核桃個大、多棱、溝壑深且呈官帽狀,客商非常喜歡。”據悉,該鎮群眾僅靠撿拾野生核桃,收入超100余萬元。昔日拋棄野外,今日穩坐廳堂,山核桃變成了“香餑餑”、“金疙瘩”。
地處秦嶺與伏牛山脈交匯處的朱陽鎮,是我國北方核桃最佳適生區之一,栽植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境內野生核桃樹面積達1萬余畝,其中魚仙河村擁有一個千畝野生核桃溝。近年來,該鎮立足荒山荒坡面積大、氣候土壤適宜等自然優勢,提出“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用三年時間新發展20萬畝,爭取30萬畝,建成全國核桃生產基地”的思路,引進食用新品種核桃,栽植面積近10萬余畝。擴大食用核桃面積的同時,該鎮更加注重野生核桃的開發與保護,搜集篩選、歸類分檔,統一包裝。目前,該鎮野生核桃知名及不知名品種達60余個。
“有些野生核桃個小,放棄很可惜。而根據核桃形狀粘成的燈籠、手鐲、筆筒等工藝品,深受顧客青睞。”長期在鄭州從事雕刻、木工、手工的該鎮魚仙河村三組群眾呂項文指著自家核桃加工品說,“如果在鄭州、北京,一幅刻有‘福、愛’等字樣的核桃手鐲,價格在500元左右,山核桃工藝品潛力很大”。(作者 賈艷輝)(原標題:朱陽:山核桃變成“金疙瘩”)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靈寶黨政公眾網(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