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
村民正在整理剛剛采挖出來的山藥
村民正在整理剛剛采挖出來的山藥
村民們靠種植山藥走上致富路,山藥在村民們心中成了名副其實的“金疙瘩”
今日,記者來到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境內的一片黃河濕地夾心灘,只見田間地頭的藥農有說有笑,歡快地忙碌著,插滿牽引山藥藤蔓的竹竿一望無際,蔚為壯觀。
正在田間組織大家采挖山藥的謝新波告訴記者,這片灘地處于孟津縣和吉利區的交界地,為黃河沖積而成,屬沙質土壤,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但非常適合種山藥。1998年,他開始嘗試著在這片夾心灘上種植山藥。后來,村民們看到謝新波種山藥發了家,紛紛前來取經。如今,在這片夾心灘上,不僅鐵謝村村民種山藥,臨近的吉利村和康窯村村民也開始種植山藥,山藥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平均畝產6000斤以上,多的可達10000斤,一畝山藥的收入能頂得上20畝玉米帶來的經濟效益。謝新波種植的山藥也從最早的兩三畝發展到了今天的五六十畝,年收入60多萬元。
“現在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到我們這里采購山藥,光本地市場每天就要供應兩萬多斤。”隨著新春佳節的臨近,山藥更是供不應求,成了名副其實的“金疙瘩”,謝新波每天都要組織大家不停地采挖,才能完成來自全國各地的定單。
望著眼前這一片忙碌的景象,謝新波高興地說:“山藥種植發展前景很好,我們相信,大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曾憲平 文/圖)(原標題:山藥成了“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