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垂涎的山茱萸,正是采摘的大好時節,但很少看到有人采摘。在山溝深處,筆者好不容易看到一位老人正在采摘山茱萸,便忙上前搭話:“大伯,今年的山茱萸又是一個大豐收啊!”老漢抬頭望了望我,長嘆了一口氣:“唉,多了也不是福呀。不采吧,落在地上,讓鳥兒吃了,怪可惜;采吧,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兒。年輕人都不愿干,在縣城打工一天還能掙個四五十塊,可摘一天山茱萸,還要曬干,挑雜草,每斤才賣五六塊錢,勞累一天,也就能掙二十幾塊,還爬高上低的。”
老漢又接著說:“山茱萸可是個好東西,前些年,一斤能賣100多塊,可近幾年,也不知道是咋了,這玩意兒就像老鱉一樣不值錢了。”老農說,如果誰能發明個采摘山茱萸的機器就省事多了。
據資料記載,山茱萸,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之功效,用于治療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山茱萸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醫藥臨床研究證明,山茱萸既能滋陰,又能補陽,是治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主要藥材。
發展特色經濟,一定要結合本地實際,如果當地能夠圍繞山茱萸這個產業做文章,做成品牌產品,相信可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走出一條路子。(通訊員 王玉信)(原標題:西峽太平鎮: 山茱萸紅了,老農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