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萇家拳齊名少林太極 堅守傳統瀕失傳

2012/6/12 15:10:06 點擊數: 【字體:

     
    2006年6月,少林功夫、太極拳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與之江湖齊名,并稱河南三大拳派的萇家拳卻不在名目。此種大相徑庭的境況,再一次將萇家拳推到公眾視野前。

  面對日益多元化的社會,少林選擇開放態度,太極選擇親民路線,萇家拳依然堅守“不得在人前賣弄”的理念,堅持實地考核人品而收徒弟等傳統方式,這一方面保留了萇家拳功夫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卻也讓萇家拳的繼承和發揚光大陷入困局,處于瀕臨失傳的境地。

  作為滎陽土生土長的文化遺產,拯救萇家拳不再是一個口號,一個武術流派將重振聲威還是淪落為書本上的一個文字符號?這是一個政府和萇家拳傳人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每天早上雷打不動習武

  2006年6月21日6時,戶外蒙蒙細雨。滎陽市演武路一個家屬院內,陳硯騰正在練武,拳法、槍法……一遍遍重復,父親陳萬里和師叔陳增智在一旁觀看,不時上前指點并規范他的動作,傳授練功秘訣。

  陳硯騰是萇家拳第九代傳人之一,師承父親陳萬里,每天早上習武一小時,是雷打不動的必修課。在他練了一會后,陳萬里拿起一根木棍,上前考驗兒子槍法,幾個回合下來,陳硯騰有些左支右絀,敗下陣來。“再練10遍!”陳萬里對兒子有些苛刻,其實這套槍法陳硯騰才練了20天。在陳萬里他們眼里,第九代傳人承載了他們重振萇家拳的希望。

  200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間,汜水縣萇村(現屬滎陽)萇乃周,苦習搏擊之術,并精研各派、博采眾長創立了名震江湖的萇家拳派。

  陳萬里告訴記者,“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拳術套路能夠被完整傳承的,已經不多見,萇氏拳法書籍也有部分遺失民間,如果我們這代沒有能夠將萇家拳振興,那么河南三大拳派之一的萇家拳也許將成為一個文字符號。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對萇家拳進行搶救挖掘、整理和振興,希望在有生之年,恢復萇家拳的武功體系。”

  陳萬里將振興萇家拳列為這一代傳人最緊迫的任務,他們把自己比作萇家拳的守望者。

  村里的練功房曾天天爆滿

  滎陽王村鎮后新莊,萇家拳直系傳人所在地,錯落的庭院,忙著農事的村民,生活和普通村鎮并無兩樣。但只要提及萇家拳,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徐徐道來一段故事。

  村莊向西幾里地,便是“扼東西咽喉,南北孔道”的天下名關虎牢關,鄰近村莊習武之氣蔚然成風,滎陽當地將此一帶稱為“拳窩”,周邊練武之人,無論拳槍棒,皆和萇家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村里的主干道旁邊,有塊石碑,刻有萇家拳的簡單介紹,那是萇家的老宅,毀于2000年時的一場大火,現在是重新修建的平房,除了碑文和拳法創始人萇乃周的畫像,幾乎難以聯想到曾經輝煌的練拳場景。

  萇家拳第八代直系傳人萇毅軍回憶,在他小時,附近練拳依然成風,每到傍晚,周邊村莊的傳人們都會自發地聚集在家里練功房,相互切磋,練拳看拳成為當時人們主要娛樂方式,“那時練功房天天擠得滿滿的,一個人還沒有表演完,另一個就開始登場。”

  所有習武者都是免費傳授

  現在附近村莊,能夠常年堅持練拳的也就萇毅軍兄弟5個,萇毅軍每天5時30分準時起床練拳,晚上教授幾個徒弟習武。作為家中的老大,傳承祖傳絕學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農閑的時候,兄弟們就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練拳人就明顯減少”,使得昔日聞名滎陽的“拳窩”一去不復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同行的陳萬里告訴記者,“很多拳派學拳需要付費,但萇家拳拜師學藝都是免費的,平時到師父家學藝、吃飯,甚至有時候睡都在師父家,除了逢年過節提點禮品看望師傅,不用給師父交一分錢,這都是祖上傳下來的老規矩。”

  由于各種原因,萇家保存的武術資料并不完整,尤其是2000年的一場大火,萇毅軍父親萇山林先生整理的《萇家拳養練全書》、乾隆年間河南巡撫榮柱贈給萇乃周的匾額等珍貴的資料均被燒毀,留在萇毅軍手里的,只剩下搶救出來殘破不全的幾塊匾和部分武術典籍。 

  拳法實用講究一招制敵

  “萇家拳講究先發制人、后發先制,順勢出招隨時練功,在過招的時候,并不像電影中的黃飛鴻,先擺個漂亮的POSE,或者,先扎馬步、運氣等,而是看準時機,直接出招,招招緊扣直中對手要害。”陳萬里告訴記者,他開玩笑說:“當年跟隨師父練習萇家拳,不管在吃飯、睡覺,還是其他狀況,一聲令下必須直接起身和對手過招。”

  陳萬里和師弟陳增智當場演練了“后發先制”:對方右手一拳直撲面門,只見陳萬里左右手同時出擊,右手擋開對方,左手直接命中對方胸口。“很多拳派教武時都說,先用一個手擋開防御,然后另一個手再出拳,如果在真正的對打中,早就被別人一拳打趴下了。” “萇家拳所有的拳法都遵從這個道理,不管是刀槍棍棒,比如槍,你一槍刺過來,我用槍震開,然后順著你的槍,直接打你關節等要害。”

  萇家拳要求:頭如蜻蜓點水,拳似山羊抵頭,腰如雞鳴卷尾,腳似紫燕穿林。其套路運地,似醉非醉,似柔而剛,柔時運轉如行云流水,似仙女起舞,剛時發力威猛如虎,形如雷鳴電閃。

  拳譜涉及眾多歷史典故

  陳萬里告訴記者“凡其他拳派易犯之病,如開合過大、仰俯不穩固、防御不周全,萇家拳一概廢除,萇家拳防守與進攻之間幾無停頓,攻亦守、守亦攻,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

  傳統的武術主要目的還是用來御敵防身,擊倒對手,并不忌諱攻擊別人要害部位。現在很多武術比賽,戴著拳套,以點數論勝負,并規定不準打會陰、腦后、胸口等要害部位,將雙方較量量化,這一方面限制了傳統武術中多變手法的運用,另外也和傳統武術的初衷南轅北轍。

  “萇家拳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拳譜圖文并茂,它摒棄了其他武術流派在著書時,僅有一幅簡單的圖片,練功時照貓畫虎。萇氏拳譜必有詩詞,涉及很多歷史典故,一般文化水平低的人根本無法看懂。”陳增智告訴記者,現在依然流傳有關萇家拳“欲學先生之武,必學先生之文”的說法。

  萇家拳的江湖傳奇

  萇家拳流傳至今,名手輩出,除滎陽外,省內鞏義、新密、新鄭、開封、安陽等地,香港、臺灣、陜西、福建等地區也有萇家拳傳人,美國等國家也有萇家拳流派。

  話說乾隆年間一日,有位武林高手,自恃棍法精妙所向披靡,前來萇家找乃周先生切磋武藝,但見他棍隨手起虎虎生風,舞得密不透風,不露絲毫破綻。乃周先生打量一下,用手中拐杖直搗過去,棍子頓時被撥開。

  萇乃周最為出名的一件事莫過于“開封斗王倫”。萇乃周曾到開封游玩,正好碰到巨盜王倫在開封作案,當地人談王倫而色變。一天下午,王倫把衣服放在巡撫門口的大石獅下,留下字條“衣出則倫去”,萇乃周聽說后,連夜將王倫的衣服取出來,并懸掛在衙門口的高竿上,并揚言“倫3日不去,吾且取其首”,王倫聽說后,自認技不如人立即逃之夭夭。

  《重修汜水縣志》記載,萇乃周一日去徒弟秦成宗家串門,上樓需經過5級石頭臺階,附近村民久聞萇乃周武功高深,于是試探問“能不能用腳把石頭踩斷”乃周笑而未答,走過之處,5級臺階斷了5級,在滎陽高村鄉油坊村的秦家大院內,現在仍可以看到4塊斷裂的石階。

  長期致力于研究萇家拳、萇家拳第八代傳人陳萬卿告訴說,有些故事經過大家口頭傳播,已經將其神話,比如“掛畫聽風”,大家以為萇乃周可以像壁虎游墻,事實是墻上有顆釘子,萇乃周可以縱身一躍,手抓著釘子,像一幅畫一樣懸掛在墻上。

  “清規戒律”限制拳法發展

  “不得在人前賣弄”、“醉其酒,觀其性”、“告其事,觀其勇”……萇家拳在擇徒授藝方面有著嚴格的“清規戒律”,如果違反其中任何一條,傳授便就此終結。

  陳萬里告訴記者,“譬如拜師學藝,必須有萇家拳傳人的引薦,其次,師父前去弟子的家鄉走訪調查,如果人品得到肯定后,才能磕頭拜師。”

  “萇家拳在傳承方面講究‘三不傳’原則,即不得其時不傳,不得其地不傳,不得其人不傳。同時還有《七試》《三箴》,比如醉其酒,觀其性;告其事,觀其勇等規矩,萇家拳傳人至今仍恪守這些原則,如果沒有合適的傳人,寧肯失傳也不會妄傳他人。”

  這些“清規戒律”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在某一方面說,如果師傅看不順眼,就不會傳授武術。

  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經過經年累月的發展,萇家拳傳人基本上和所有的武術比賽絕緣。陳萬里講了這樣一個事情:萇家拳傳人袁宇華,曾在1921年任鎮嵩軍軍官教導團國術教練,后來學生索要資料,袁宇華便石印了一份《汜水萇純誠先生拳譜》,此舉遭到了萇家拳傳人一致指責,因為他違背了萇家拳“擇人而授”的基本原則。

  萇家拳面臨的困境還有來自外界以及現代社會的沖擊:首先,普通人受現在表演武術的沖擊,曲解了武術的真諦,錯誤地認為“高飄遠”,動作舒展花哨、極具觀賞性的表演武術就是真正的武術;其次,萇家拳地理位置獨特,受到少林、太極南北夾擊。

  ■現實窘境

  亟待搶救的文化遺產

  “據上世紀30年代的一項調查,中國大江南北、黃河內外,傳統拳種的套路有2000多種。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全國挖掘出來的拳種套路只有280多種,其中一半以上只有名目而無傳人會練,真正有相當數量傳承人群的拳種僅有幾十種,其中包括太祖拳、萇家拳等。”北京信息工程學院于志軍教授在《中國傳統武術史》中寫道。

  萇家拳目前面臨的尷尬現狀是:南邊少林寺,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造訪,舉辦武林功夫之星選拔賽,少林功夫以積極開放的態度,融入社會主流。北邊太極拳選擇了親民路線,成為了眾多民眾強身健體的首選。2006年6月,少林功夫、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與之相對應的萇家拳卻不在名目,相反,在武術書籍市場上,萇家拳的武術理論精髓卻被眾多“紙上高手”競相抄襲。

  長期致力于研究萇家拳、滎陽市政協的陳萬卿說:“現在市面上流傳的萇家拳理論,都是源于萇家拳傳人袁宇華在任鎮嵩軍軍官教導團國術教練時,應學生之請,整理出版的部分萇家拳內容。后來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震,見到袁氏印本后,重新整理校訂,出版《萇氏武技全書》,美國、英國,中國的香港、臺灣、上海等地已經多次出版有關萇家武術的書籍。2004年,英國人韋滿易(中文名)來滎陽了解萇家拳情況,回國后將《萇氏武技全書》及在滎陽調查所得到的資料整理成文,翻譯介紹給了英國讀者;2006年,山西出版了徐震先生的《萇氏武技全書》和他研究心得《萇乃周武術學》。目前,徐震先生整理的這個版本,在武術界流傳最廣,很多研究者認為這本書就是萇家拳的全部內容。”

  “其實,這本書只是刊出了萇家拳的一個套路,和極少一部分萇氏武術理論,不到萇家拳的1/20。”陳萬卿在看過書后得出結論。

  “如果不及早地搶救萇家拳,那么萇家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萇家拳的傳人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發組織,收集整理搶救萇家拳文化。51歲的陳萬里,19歲開始學習萇家拳,30年的時間,傾盡心力收集整理萇家拳的拳譜。

  現在已經搜集整理了大部分,武術也正在進一步恢復,“但還有很多散落民間,暫時不能說失傳了,萇家拳法擇人而授,人精一藝,或許有其他地方的人會呢”!

  陳萬卿說,近日,在滎陽王村鎮梁莊村萇姓家中,發現了《萇二、萇四老夫子樸卿、灼三教思碑》,石碑是萇家拳一代宗師萇克儉、萇克俊的徒弟們為紀念兩位老師而立,他們兩人是清代咸同的武技宗師。石碑背面刻有曾追隨兩人學武的90人姓名。

  “這些人大多生活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現在除了崔云生、朱國安、孫統源、趙英姿、蔡甲全幾人找到其籍貫及傳承情況外,上面提到的其他人士,現在還搞不清楚其情況,也沒有聽說過后來的傳承情況及軼事。”

  陳萬卿說:“這塊石碑是研究萇家拳傳承歷史的重要資料,彌足珍貴。希望知道這些人情況的各界朋友,能告知其所了解某人的籍貫、家譜對他的記載、后人為其所立碑文、流傳下來的拳譜資料。”

  ■相關鏈接

  開山祖師 萇乃周

  萇家拳開山祖師萇乃周,字洛臣,行三,人稱萇三宅。原居萇村,后移居后新莊。幼承家學,與兄仕周俱以文名顯鄉里,20歲即參與《汜水縣志》編修,因篤習拳棒,拋棄富貴功名,僅以歲貢終,士論惜之。

  萇乃周師從虎牢張八,盡得其術,又得到洛陽閻圣道指點、四川梁道人傳授。精研各派,博采眾長,集易理、醫理、拳理之大成,熔內氣、外形、技法與一爐,創立萇家拳派于世。

  萇乃周才兼文武,20歲即參與《汜水縣志》編修,“人以其文士而好武,故號為儒拳師”。他將研究心得著書繪譜,流傳后世,《中氣論》是萇家拳的核心理論,指導萇家拳械的綱領。其中《剛柔相濟論》、《養氣論》等武術理論,被武林同道奉若至寶。萇乃周所著《拳譜》、《槍譜》、《劍譜》、《棍法之說》諸書,理法精微,圖文并茂,堪稱武林一絕。(原標題:河南萇家拳齊名少林太極 堅守傳統瀕失傳)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06-06-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