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朱仙鎮木版年畫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藝術結晶,刻制木版年畫的手藝也是祖輩相傳,代代沿襲,然而因為歷史的久遠,很多手藝逐漸瀕臨失傳。今天,能夠全面掌握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印刷、調色的老藝人已經寥寥無幾,尹國全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朱仙鎮,我們見到了68歲的尹國全老人。他是朱仙鎮老字號年畫作坊《天成老店》的第五代傳承人,也是目前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命名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唯一的傳承人。
據史料記載,朱仙鎮木版年畫尹氏《天成老店》傳承譜系明末清初(公元1628一1668)尹清元(尹國全曾太祖父)曾對兒子(長子尹德順、次子尹德成)說:朱仙鎮木版年畫是咱家祖出創辦,以前的家譜毀于水患,你們一定要好好繼承,代代相傳。
于是,尹國全曾太祖父帶領兒子在商賈云集的朱仙鎮古衣街中段開創了《天成老店》,從事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印刷、調色、套版、套色技藝,生意興隆,發展十分迅速,清乾隆年間尹國全的曾祖父經手把《天成老店》遷往開封市,在花井街和北書店街設了兩處作坊。
尹國全老先生告訴我們,自己6歲就開始上作臺隨父尹福祥學習木版年畫的印刷、雕版、套版、套色、調色技藝。他的作品紋絡清晰,圖案形象生動,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群眾喜愛。
朱仙鎮的門神在過去有300多種,從改革開放經我手以來,挖掘出來有百余種,還差200多種,現在就是這個情況。
尹氏年畫的雕刻、套印技藝和植物顏料調配炮制絕技,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生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尹氏刻板不僅選材精良,而且每個刻板均由兩塊以上木版組合而成,因此,尹氏的刻板無論年代多久從不變形、走樣。尹氏木版年畫十分講究用色,以礦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顏料,磨出的顏料色彩十分純凈,用這些顏料印制的年畫明快鮮艷,久不褪色。這些年畫非常注意中華民族的欣賞習慣,多用青、黃、紅三原色,用色總數可達9至10種。民間常說:“黃見紫,難看死。”而朱仙鎮年畫黃紫兩色的搭配,顏色厚重,對比強烈,不僅沒有難看之嫌,反而色彩鮮艷,與民間過年的歡樂氣氛協調一致。
從早前的以門神為主,到隨著歷史發展出現的神話故事、戲曲以及佛教、道教、儒教等題材品種,朱仙鎮木版年畫代代相傳,并得到了國家的重視。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命名到老字號的任命,傳承人的任命,再到年畫博物館的開建,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今天的藝人們,還在制作著各種傳統文武門神,而新的充滿時代氣息的精品也不斷問世,朱仙鎮木版年畫顯示出生命的活力。(原標題:中國朱仙鎮木版年傳人 尹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