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萬宮廷樂舞的樂曲內容主要是歌頌太平盛世、贊美大好河山等,樂器主要有管子、笙、琵琶、琴、箏、編鐘等數十種。講威儀、圖聲勢、尚奢華,保留皇家風范,僅在祭祀、慶典及重要活動中演出。
據悉,唐代樂舞,洛陽鼎盛,至今武皇十萬宮廷樂舞仍活躍在洛陽隋唐古城的部分村莊中,多數樂師已年過花甲,年齡最大的已有九十多歲。為挖掘保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數十年來,一批歷史學家、學者、音樂家、舞蹈家等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十萬宮廷樂舞”這塊音樂活化石進行了認真的研討和艱難的開發,終于使大唐余韻纏繞今梁,神州大地再現當年皇家樂舞的輝煌。如今經各界人士按古老的工尺曲譜挖掘、整理,又以其古樸、典雅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再現了武皇時期的輝煌風采。
一位來自福建的老先生接受采訪時感慨:這樣的宮廷樂舞也許只有在洛陽能看到聽到了,真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了。
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的總策劃,原洛龍區文化旅游局局長石詩龍介紹,武皇十萬宮廷樂最早可追溯至武則天執政年間,距今1300多年。武則天登皇帝之位后,改唐為周。相傳,在鞏固政權的同時,她投資組建了一支隊伍龐大、樂藝精湛的宮廷樂隊。當時的樂隊取名為“十萬宮廷樂”,一方面由于武則天出資十萬私房胭脂錢,另一方面希冀武皇的十萬江山如同樂隊這般壯大、前途升騰。史書載,武周時期這支宮廷樂隊編制齊全、規模龐大,表演人員達近千人。
據了解,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在洛陽重新“唱響”開始于2001年,當時一經推出,便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2011年,武皇十萬宮廷樂舞還被列入我市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的重點項目。
石詩龍說,現在的演出隊伍和武則天時期當然是沒法比的,但近70人的演出班底也是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自籌建以來的最大規模。遺憾的是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一直還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專業舞臺。
按照計劃,從牡丹節開幕之后到5月12日,武皇十萬宮廷樂舞每天都演出一場。5月13日到9月30日,計劃每周四、五、六晚上演出。從10月1日開始,將保持一天一場的演出頻率。
據了解,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還將打造大型樂舞劇《武皇傳奇》。以宮廷樂舞、百戲為主要表現形式,深入挖掘武皇龍門禮佛、武皇賞花等故事,全面展示武則天波瀾起伏的一生。(原標題:洛城又起“皇家絕響” 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再現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