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坪民歌

2012/6/19 16:18:53 點擊數: 【字體:

  
    西坪民歌是西坪勞動人民集體創作世代相傳的口頭詩歌。
      
    西坪鎮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西南邊緣,地處陜西、湖北、河南三省,商南、盧氏、淅川、鄖縣、西峽五縣結合部。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腹心地帶。鎮域面積257平方公里。漢族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95%以上,1個居民委員會,19個村民委員會,232個村民小組,251個自然村,3.4萬多人。
    
    鎮內深山、淺山、丘陵、平地并存,其中深山淺山占鎮域面積的70%以上。鎮內有淇河、峽河、黑漆河三條較大河流,均流經西坪集鎮并向南注入淅川丹江。國道209和312在西坪集鎮呈十字交匯,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并在西坪設立了客、貨車站,今年年底即將通車的南陽至西安和即將開工修建    三門峽至十堰高速公路,在西坪集鎮均設有出入通道,這里已成為新的交通樞紐。
    
    西坪漢末建村,明中葉成鎮,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西坪城。北依山坡,南瀕淇河、峽河。寨墻周長約2公里,分置東南西三個城門,所轄地域中華民國屬淅川縣管轄,設置河南省淅川縣第六區西坪區。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解放后,歸陜西省商南軍分區管轄;一九四九年歸西峽管轄,建立了西坪區;一九五八年撤區建立了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十月改為鄉;一九八六年六月為鎮,因鎮駐西坪,故名西坪鎮。
        
    西坪鏡內多險關山隘,自古為屯兵秣馬之場所,兵家必爭之要地。悠久的歷史,特殊的地理位置給處于荊楚文化和三秦文化結合點的西坪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一座小鎮,因其獨具魅力,奇麗多彩的民歌又一次揚名中原大地。200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全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坪民歌榜上有名。
         
    西坪民歌有大對花、小對花、陪郎、留郎、拜年調、繡荷苞、采茶曲、石榴燒火、四六句等調門30多個。蘊藏著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歷史傳說歌等民歌近千首。西坪民歌流暢明快,富有地域特色、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廣受大眾喜愛和歡迎。
  
    西坪民歌唱腔以真嗓為主。男聲激昂、高亢質樸。女聲柔美、酣暢、奔放。既能抒情,又能狀物,還能敘事,靈活自如、便于流傳。
   
    西坪民歌起源于漢朝,近二千年來綿延不斷,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是西坪《彩云舞》、《采茶撲蝶》、《花轎》、《高蹺》、《滾擋子》、《鶴蚌舞》、《竹馬》等50多種民間藝術的主要內涵。民歌歌手利用這些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走村串戶,唱生活、唱愛情、唱歷史。傳承歷史與文化、科學與生活、勞動與經驗,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樹蔭下、火爐邊、廟會上等人民聚集的場合,西坪民歌愛好者都會大放歌喉,民歌已成為我鎮重大節日、傳統節日和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文化活動形式。在文化藝術形式豐富多彩的今天,西坪民歌在我鎮乃至豫、鄂、陜三邊區域百公里范圍內仍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西坪民歌曲調之優美、數量之豐富、思想之深厚、特色之鮮明、比喻之貼切、幻想之奇妙、語言之凝練、構思之奇巧均展現出獨有的藝術風彩和魅力,有著傳承與發展、研究與利用的重要價值。
       
    2008年6月,西坪民歌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坪民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南陽市文化局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