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留住時代的符號

2013/7/5 18:03:28 點擊數: 【字體:


    在每年的拜祖大典文化活動周、文化遺產日活動中,市民都可以看到木雕、香包、剪紙等傳統手工藝品,其中不少手工藝品的制作技藝已進入省、市級非遺名錄。連日來,記者走進金水區、中原區非遺保護中心,采訪了長期工作在非遺一線的賀慶華、張原二人。

    “我做了幾年的非遺工作,李久長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他常年有病,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整理了100多段河南墜子唱段,這些唱段集已入選市級非遺項目。”一個冬日的午后,賀慶華帶記者走進李久長的家。這里十分簡陋,連張像樣的書桌都沒有。李久長熱情地把自己整理的河南墜子唱詞文稿拿給記者看:“這是我用幾十年的時間收集整理的,有幾十萬字。”記者翻看,只見這些唱詞有的寫在打印紙的背面,有的寫在小學生作業本的空白處。雖然寫作條件簡陋,李久長的熱情卻絲毫未受影響:“唱詞是會越傳越變樣的,必須形成文字才能更好地保存。”賀慶華被李久長的這份執著感動著,像他這樣可敬的老藝人,非遺工作者接觸到得很多。

    張原是2008年到中原區非遺中心工作的,當時整個中心只有她一個工作人員,“起初我對非遺完全不了解,不知從何入手,也沒有經驗可借鑒,全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2009年,我市開展了大規模的非遺普查,“全區的非遺普查工作落在我一個人身上,那時我每天走街串巷去找線索,壓力很大。”

    張原說,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才開始實施,其中對非遺的概念等進行了統一的規范,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禮儀、節慶、技藝等均屬于非遺范疇。而在2009年非遺普查的時候,非遺還沒有一個細致的規范,張原需要對普查到的300多條線索進行篩選,初步認定有價值的線索還要繼續深挖,其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

    對非遺項目的傳承,非遺工作者憂慮很多。張原說:“非遺的主要保護對象是那些有民族特色的、長期保留下來的時代符號,有些項目面臨著人亡技絕的境況,如果不加以保護傳承,很可能會失傳。”對此,賀慶華也有相同感受:“非遺項目大都無法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這使得一些項目后繼無人。”

    可喜的是,隨著非遺工作日益受到政府重視,群眾對非遺也有了更多了解。如今,我市已公布三批共118項市級非遺項目和74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有40 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擁有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2人,5項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人。(簡薇薇 秦華)【原標題:留住時代的符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日報數字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