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早的針灸模型天圣銅人
在中國歷史上,宋代天圣年間鑄造的針灸銅人堪稱是一件制作精巧、彌足珍貴的醫學文物。
主持針灸銅人設計和鑄造的是北宋名醫王惟一。 王惟一(987年—1067年),精通醫道,尤其擅長針灸,此外又對金石雕刻頗為內行,他曾任宋仁宗和宋英宗兩朝的醫官。王惟一有感于當時針灸教學上使用的都是平面型針灸掛圖,所說穴位不夠清楚和形象化,并時有錯亂發生,因此決心設計鑄造出一種立體型的針灸人體模型。王惟一先后兩次上書皇帝,提出鑄造針灸銅人的要求。在征得朝廷批準之后,于天圣五年(1027年),“考次針灸之法”,親自設計鑄造了兩座針灸銅人。當時的皇帝宋仁宗看后大為贊賞,即令一座置醫官院,一座留于相國寺供為御覽。因為是宋仁宗天圣年間所鑄,故史稱“天圣銅人”。
王惟一主持設計鑄造的針灸銅人,是兩座身高如同常人的裸體男像,系用精銅雕鑄而成,其工藝設計可謂精巧無比,在以后的各個朝代里,一直被人們視為“國寶”。在醫學史上,針灸銅人更是世界上最早創制的人體經脈、經穴模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如實反映人體內臟和骨骼的解剖模型。但是,宋代針灸銅人自鑄成之后,卻命運坎坷,歷經滄桑,在封建朝代的相互更替和戰火混亂之中最后都下落不明。
關于宋代針灸銅人的最后歸宿,學術界主要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第一座天圣銅人可能已經毀于戰火,而第二座天圣銅人則在戰亂中幾經輾轉,最后流入日本。然而,也有學者并不同意以上觀點,認為現存日本的那一具銅人,并不是真正的“天圣銅人”,而是宋代以后中國歷代所鑄銅人中的一座。
歷經滄桑的宋代天圣銅人究竟在何方?是否確實已經毀于戰火?抑或可能仍然完好地保存于世?這些都還是不解的歷史之謎。可喜的是,針灸銅人的復制品于1987年制造成功,保存于開封相國寺中。【原標題:史上最早的針灸模型天圣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