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1944年已是抗戰后期,這年春天,日軍發動了以奪取洛陽為主要目標的河南戰役。
洛陽當時為國民政府行都,設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時任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聽說日軍來犯,即率數十萬大軍望風西逃,僅余15軍和14軍的94師守衛洛陽。那軍長武庭麟、副軍長姚北辰都是洛陽人,也算條漢子,稱要殺身成仁,誓與洛陽共存亡。
5月初的一天,師惟新正在上清宮值殿,忽見大批全副武裝的軍人蜂擁而至,打的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原來,這是15軍的65師一部及炮兵奉命固守邙嶺,準備構筑工事。聽說這些人要抗擊日寇,師惟新和附近村莊的百姓燒茶送水,忙得熱火朝天。
戰事5月11日開打,日軍飛機炸、大炮轟,邙山地動山搖,頓成一片火海。在此之前的數年間,日軍的飛機曾無數次轟炸洛陽,一次竟將國民政府禮堂周邊3平方公里夷為平地,死者以萬計,邙山反倒無事。
這次不同,上清宮的山門、王母殿、火神殿全被毀,其余殿堂無一完整。師惟新怒火萬丈,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冒著炮火硝煙和鄉親們一道幫助國軍救治傷員、搶修工事,直到25日洛陽淪陷,國軍撤離。
洛陽戰役共斃傷日軍2萬余人。為此,蔣介石委員長特令嘉獎武、姚所部,通令查辦逃跑將軍蔣、湯二司令。
有一個傳說更奇。日軍攻陷洛陽,捷報傳到東京大本營。天皇一看傻眼兒了:“洛陽,落陽,大日本帝國完了!”原來,日本號稱“日出之國”,打著太陽旗,吹噓“日不落”,今卻遇“落日”。果然,洛陽是日本占領的最后一座中國城市,一年后,小日本就舉著白旗,滾回了老家。
抗戰結束,又逢內戰。蔣介石嫡系青年軍206師守備洛陽,師長邱行湘派一個營駐防上清宮。上清宮又遭劫難,殿堂紛紛被拆,拆下的木料被運去筑防御工事,還有不少被拉到洛陽城北關倒賣,錢裝進了當事官兵的腰包。師惟新聽說后忙到北關調查,掌握了證據。
這天,又有一輛拉木材的汽車要去北關,師惟新挺身而出,攔住了汽車。“臭道士,活膩了!”車上的國軍士兵舉槍威脅,師惟新冷眼相看。“怎么回事?”一姓姬的營長踱過來,喝令把人綁起來。被捆綁的師惟新見長官到了,不慌不忙、一五一十把營長部下倒賣木材的事情說了一遍。姬營長聽后一言不發,擺擺手,示意把車卸了;又擺擺手,示意把人松綁。兵士們來到師惟新面前,剛要動手,只聽師惟新一聲“慢”,繩索應聲繃斷,眾官兵目瞪口呆。
師惟新身懷絕技,但平時不露功夫,這次是太高興了,因為未拆的翠云洞、玉皇閣等有望保住。
關于師惟新的功法,其實有不少傳聞,有人說他身如鋼鐵,刀槍不入,有人說他能手掌劈開鵝卵石,火花四濺,但都沒見過。有人偶爾問起,他總是嘿嘿一笑:“雕蟲小技,不足掛齒,也就湊合著看廟護院!”白馬寺看骨科的大夫說,有個斷骨的盜墓賊曾說他們有兩次夜過上清宮,想順手牽羊,弄倆錢花花,都被一神秘人打得屁滾尿流,作鳥獸散。眾人估摸,那神秘人定是上清宮道長師惟新。(徐曉帆 著 繪圖 玉明)【原標題:07 拒日寇 守土同仇敵愾 遇國軍 保廟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