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舞獅
舞獅,不只是慶典上的“暖場”表演。在南樂,獅子舞可是情節跌宕起伏的大戲。
5月17日,在濮陽市南樂縣五花營村,熱鬧非凡的獅子舞精彩上演。
一人晃動著七彩繡球,兩只“獅子”搖頭擺尾,抖毛、翻滾、直立、搶球……這些常規表演只是前奏。
它講述著一段完整的人獅故事:一對兄弟上山砍柴,途中遭遇獅子,不幸喪生,獅子最終被勇士擒獲。
據當地文化站工作人員介紹,五花營的舞獅“文武雙全”,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據《南樂縣志》記載,五花營舞獅起源于宋代宋徽宗宣和年間。
五花營村的舞獅,相傳和梁山好漢有關。
按《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梁山好漢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就發生在南樂縣五花營村。劫得生辰綱后,梁山好漢把一部分金銀財寶分發給當地的貧苦百姓。
朝廷還在,為了慶祝劫取生辰綱成功,當地村民就編了一段“寓意深長”的獅子舞。
他們把貪腐朝廷和貪官比喻成殺氣騰騰的獅子,把砍柴的兄弟比喻成被官府魚肉的百姓,把梁山好漢比作打獅英雄。
五花營的村民都知道這獅子舞中的“奧秘”,他們堅信,梁山好漢終究會推翻當時的腐敗統治。
靠著口傳心授,五花營的舞獅就這樣傳承了800多年。【原標題:五花營舞獅和梁山好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