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固始柳編——大水窩里浮起的特色產業

2013/9/9 9:42:51 點擊數: 【字體:


固始柳編——大水窩里浮起的特色產業

圖片1

    2009年3月2日上午,“河南農民工風采展”在中國農業展覽館隆重開幕。工藝精湛、氣勢雄偉的柳編工藝品——“河南牛”引來萬人矚目,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

  “河南牛”火爆京城

  展會上,放置在農展館1號館正門旁的柳編“河南牛”格外引人注目,人們紛紛走近觀看、拍照留念。“這頭牛栩栩如生、大氣磅礴,代表了當今柳編的最高工藝水平!在這里留影就是想沾一點‘牛氣’,希望牛年好運!”參觀者張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這件大型柳編工藝品是我們為參加這次展會而專門編制的。”固始縣柳編龍頭企業——正和工藝品集團董事長、“全國杰出青年農民”萬正和介紹說 :“今年是牛年,‘河南農民工風采展’在京舉行,為向展會獻禮并且展示河南農民工的風采、展現固始柳編的工藝水平,我們幾十位農民工晝夜加班,用淮河邊生長的柳條編制了這頭正在奮力前進的大黃牛,并且取名叫‘河南牛’!”

  柳編“河南牛”的旁邊是固始柳編展廳,幾位身著統一工裝的正和集團員工正在表演柳編技能。一根根不起眼的柳條,經過他們的一雙雙巧手,很快就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引得觀眾嘖嘖稱奇。展廳里擺放的用“柳藤草木鐵”等材料混編而成的各式家具、燈具、裝飾品等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不少人上前詢問賣什么價格、在哪里有售。“以前只見過木制家具、板材家具,沒想到柳條還能編成家具,而且還編得這么精美,這回可真開了眼了!”北京市民吳大媽贊嘆道。

  “受場地限制,這里展出的產品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在場的信陽市委常委、固始縣委書記方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固始縣是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的‘中國柳編之鄉’,生產工藝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產品有家具、燈具、辦公用具、裝飾品、日用品、家居用品、工藝美術制品等7大類20多個系列5萬多個品種,暢銷歐美、東南亞的86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達5億元、出口創匯達7000多萬美元。”

  “大水窩”里“浮”起的特色產業

  固始縣地處河南省東南邊緣,南倚大別山,北臨淮河水。淮河干流流經縣境北部、長達60多公里,境內還有其一二級支流16條。千百年來,淮河在滋潤著固始三千平方公里沃野的同時,也不斷給這里帶來災難。

  “我們三河尖鎮最低海拔23米,也是全省的最低點。由于地勢低洼,幾乎十年九淹,是有名的‘大水窩’,種莊稼一遇水災就會顆粒無收。過去,群眾生活長期處于極度貧困的狀態。”三河尖鎮黨委書記張健剛說。

  適者生存。固始臨淮鄉鎮的大片灘涂洼地種莊稼不行,卻生長著一種淹不死的植物——柳條。但在“以糧為綱”的年代,柳條是自生自滅的“野生”植物,只是由少數民間工匠用它來編制籮筐、笆斗之類的農家生產和生活用具。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固始縣外貿部門開始組織三河尖的農民生產出口的柳編產品,但品種僅僅是面包籃、果盤之類比較簡單的生活用品,生產規模也很小,大量的柳條還是被老百姓當作柴草燒掉了。

  “固始的柳編產業真正起步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固始縣縣長曲尚英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當時,我們開始了扶貧開發工作。針對臨淮地區的實際,縣委、縣政府提出,化劣勢為優勢,變對抗性種植為適應性種植,大力扶持發展柳條基地和出口型柳編工藝品生產。”

  柳條種植“不怕淹、不用管”,柳編生產“不用油、不用電,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能干”,非常適合固始臨淮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生產力實際水平。因此,柳編業從三河尖鎮起步,迅速輻射到周邊鄉鎮,成為固始整個臨淮地區的支柱產業,帶動10萬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俺家4口人,有4畝河灘地。原來種莊稼都是靠天收,窮得叮當響。現在改種柳條,有3口人搞柳編,一年收入三四萬元,日子過得不比城里人差!”家住三河尖鎮周營村的柳編技工錢進自豪地說。

  “我們全鎮轄18個村(街),9120戶、3.72萬人,有80%的戶從事柳編生產。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120元,其中柳編收入占 82.5%。柳編業不僅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門路,還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進程。目前,小城鎮面積已達4.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萬多人,城鎮化率達48.6%。”張健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柳編大王” 萬正和

  “柳編作為手工藝,需要能人設計創新,才能不斷開拓國際市場。柳編業作為特色產業,需要龍頭企業帶動,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固始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振慶總結道:“作為政府,我們就是通過扶持能人興辦龍頭企業,才收到‘一花引來百花開’的效果。”

  “我們的柳編業產生過全國人大代表,也產生過全國杰出青年農民。”王振慶指著正在柳編展廳表演柳編技能的正和集團董事長萬正和對記者說:“這位就是固始柳編產業的主要帶頭人。”

  據介紹,在“大水窩”里“泡”大的農家子弟萬正和9歲就會用柳條編筐。1985年,被外地一家柳編廠高薪聘去當技術員。1987年,應三河尖鎮領導的邀請,萬正和回到家鄉創辦了 “三河尖第一柳編廠”,采取以廠帶戶的形式發展柳編工藝品生產。在家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萬正和的柳編廠越辦越紅火,后來發展成為正和集團。萬正和潛心鉆研、不斷創新柳編工藝,取得了多項國家專利,產品在歷屆廣交會上受到眾多外商的青睞。萬正和還走出國門,在美國注冊成立了“亞洲工藝品公司 ”和“柳編世界公司”,經銷固始的柳編產品,正和集團因此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級“星火外向型企業”,萬正和本人也先后榮獲“河南省勞動模范”、“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等榮譽稱號。

  “柳編的工藝方法原來比較單一,就是用剝了皮的白柳條編織各式的籃子。是以萬正和為代表的柳編能人團隊首創了染色、熏蒸、烤漆、襯里等工藝,又將柳條與刨木片及藤、草、鐵等原材料相結合,發展到柳草混編、柳木混編、柳藤混編、柳鐵混編、柳竹混編等多種形式,產品也發展到家具、燈具、裝飾品等方面的幾萬個品種。”三河尖鎮黨委書記張健剛介紹說:“因此,萬正和被許多主流媒體譽為‘柳編大王’。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曾經播出過一期介紹萬正和的節目,名字就叫《尋訪柳編大王》。”

  “李長春同志任河南省委書記的時候曾經接見過我,當時他交給我一個光榮的任務,讓我把固始臨淮災區群眾都帶動起來,發展柳編,脫貧致富。所以,我不僅要不斷創新柳編工藝、把技術傳授給鄉親們,還要收購他們編出來的產品,讓他們有錢賺。一些技術能手掌握了技術和銷路,就出去自立門戶、單獨辦廠。” 萬正和說。

  在能人和龍頭的示范和服務帶動下,固始柳編的產業化經營道路越走越寬,龍頭企業不斷涌現,產銷規模迅速發展壯大。

  “目前,我們縣有柳編企業108家,其中有進出口自營權的柳編工藝品公司22家。”固始縣政府辦主任潘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較為突出的柳編龍頭企業,還有華豐生態家居制造(集團)公司,它地處與三河尖鎮毗鄰的豐港鄉,是由另一位柳編能人馬國軍牽頭創辦的,帶動了本鄉2萬多人從業,2006年被瑞典宜家公司(IKEA)指定為家居定點供應商。

  3年時間 柳編產值突破10億

  “我們唱戲,是政府搭的臺。”提起縣委、政府近年來對柳編產業的扶持措施,萬正和如數家珍:“一是以‘零地價’在縣城工業集聚區和三河尖鎮分別建立了柳編工業園;二是取消原來向柳編企業征收的育林基金,林業局負責給柳編企業免費辦理運輸證,工本費也由鎮政府交納;三是對柳編企業征收的綜合稅賦調控在5%以下;四是對生產型柳編企業擴大規模給予金融扶持,新增貸款實行財政貼息;五是對新建柳編企業用地,征地實行“零地價”,租地租金由政府承擔;六是積極落實出口商品獎勵政策”

  “固始柳編目前還僅僅是臨淮鄉鎮的區域性支柱產業,占全縣經濟總量的比重還比較小。”信陽市委常委、固始縣委書記方波向《中國經濟周刊》談了下一步柳編業發展的設想:“我們要通過大力宣傳和積極的政策引導,把柳編生產引向臨淮以外的其它鄉鎮以及縣城社區,拓展發展空間,壯大產業規模,使其盡快成長為全縣的支柱產業。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使柳編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

  關于做強做大柳編產業的措施,固始縣縣長曲尚英介紹說:一要建立優質高產的柳條基地,爭取利用退耕還林政策擴大種植面積;二要投資建立柳編技校,培養柳編業發展所需的外經貿、企業管理、生產經營和編織技術人才;三要培植壯大龍頭企業,在自愿互利的原則下,引導企業進行橫向聯合或資產組合,增強實力,提升競爭力,打響品牌,拓展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四要加大政府服務和扶持力度,設立柳編產業綜合服務機構,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恢復設立農業銀行三河尖營業所,建立擔保及投融資機制,報檢在三河尖設立辦事機構,創造寬松適宜的發展環境。

  “有了政府的支持,我們的信心更足、勁頭更大了。”正和公司董事長萬正和說:“我們在克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工藝技術和品種款式創新來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還正在實施生態家居國內市場連鎖經營計劃。近期將在北京開設樣板店,然后推向全國各個大中城市。我們還將建立全球第一家柳編博物館,把柳編文化做起來。”

  “我要牢記王兆國、孫政才、徐光春同志參觀柳編‘河南牛’時勉勵我的話,像‘河南牛’一樣奮力前進不松套,把柳編產業做強做大,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們富起來!”萬正和表示。【原標題:固始柳編——大水窩里浮起的特色產業】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固始縣人民政府 2009-06-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