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旋轉的“風火輪”,5只巨大的彩色花籃、走一走扭三扭的媒婆……9月10日晚,伴隨著喜慶的嗩吶聲,歌舞《喜洋洋》拉開了信陽市浉河區廣場文化會演的大幕。
既有秧歌、腰鼓,還有花籃和媒婆,這跳的是什么?節目編導易愛春說,她們跳的是固始的傳統民間藝術“花挑”,只有五谷豐登、逢年遇喜時才會上演。
“我們特別喜歡,就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將一個花挑改為五個,并增加了腰鼓、媒婆等道具和人物,希望能將這種古老的表演藝術發揚光大。”
近兩年來,信陽推廣廣場文化活動的同時,特別注重突出本地特色。光山縣突出廟會文化;平橋區將旱船、逮蝴蝶、玩犟驢等表演融入廣場文化中;皮影大師們在羅山寶城廣場舉辦20場演出,吸引數千名男女老少駐足觀看。
頗具特色的地方文藝會演已成為信陽各大廣場上的壓軸節目。【原標題:“花挑”是什么?固始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