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瀏覽信息

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扶蘇情結

2014/3/13 11:30:29 點擊數: 【字體:

    公元前210年夏天。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駕崩好幾天了,但天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這個消息,這位偉大帝王的尸體和一堆咸魚擺放在一起。
  
    帝國的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和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正在商量著一件改變歷史的事情。
  
    最終的結果是,李斯妥協了。他和趙高篡改了始皇帝的遺詔,立胡亥為新一任皇帝,并草擬了一份新詔書,命令遠在邊塞的始皇帝長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自殺。扶蘇見到詔書,居然痛哭失聲,然后自殺,而蒙恬后被逮捕。
  
    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沙丘之謀。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描述了此事的經過,正因為司馬遷描述得過于詳盡,后人不免產生懷疑:如此機密之事,司馬遷怎么可能如同站在旁邊記錄一樣,寫得如此生動傳神。
  
    史學家們認為,綜合李斯、趙高的對白以及后來蒙恬的供詞來看,秦始皇生前并未立太子,扶蘇和胡亥都有機會,胡亥頂多算是奪嫡,而不能說是篡位。
  
    秦漢史大家呂思勉先生干脆直接對“沙丘之謀”提出否定看法,認為所謂“立扶蘇不立胡亥”的說法靠不住:“始皇在位,不為不久,而迄未建儲,蓋正因欲立少子之故。李斯趙高廢立之事,必非其實也。”
  
    不論“沙丘之謀”真假,當時有關胡亥篡位的事情已經在民間流傳。當扶蘇自殺時,陳勝可能正在軍隊里服役。很快,軍人之間便流傳著他們的最高統帥非正常更替的故事。
  
    剛剛聽說這個故事時,陳勝只是把它當成飯后的談資,他不會想到,自己這個下級軍官會和曾經的帝國接班人扶蘇之間產生怎樣的聯系。
    
    扶蘇村頭扶蘇墓
  
    商水縣城西南約12公里處,就是舒莊鄉后陳村,據傳為陳勝的老家。
  
    毗鄰后陳村,有一個村子的名字非常特別,叫扶蘇村。扶蘇自殺時遠在塞外,中原腹地為何會有一個扶蘇村呢?當地村民說,當年陳勝為了紀念扶蘇,曾在這一帶修筑了一座扶蘇城,還修了一座扶蘇墓。歷史上這里還有一座扶蘇寺,每到清明時節,當地人還要到寺里祭祀扶蘇。
  
    我查了查資料,陜西臨潼也有一座扶蘇墓。若從歷史角度來看,似乎臨潼的扶蘇墓真實性更大一些。商水的扶蘇墓,似乎連衣冠冢都談不上,因為扶蘇自殺遠在邊塞。但商水扶蘇墓,也是很有些歷史的。
  
    宋代《輿地紀勝》中記載:“在(商水)縣西十二里,秦二世時,陳涉詐稱公子扶蘇,此城蓋涉所筑。”《大清一統志》也云:“扶蘇墓在商水縣城西南二十五里。”
  
    如今,扶蘇城和扶蘇寺已不見蹤跡,只扶蘇墓仍坐落在扶蘇村的田間。
  
    圓形墓冢直徑約五米,外砌水泥圍墻,墓冢前立有3米高的扶蘇墓碑。墓碑南側,是高4米多的扶蘇雕塑。公子扶劍而立,面容憂愁,讓人立刻感覺出這是一個歷史上的悲劇人物。
  
    現在的扶蘇墓為2004年整修,墓的一側,有一塊立于1978年12月的扶蘇墓碑,落款是“商水縣革命委員會”。
  
    陳勝為何要在故鄉大張旗鼓地為扶蘇修墓?道理很簡單,因為陳勝起義時打的就是扶蘇的旗號,沒有了扶蘇,陳勝起義就師出無名,就是暴亂,沒有了扶蘇,陳勝起義可能就沒有了“理論基礎”。
  
    扶蘇之死成為起義旗幟
  
    公元前209年,大澤鄉。
  
    雨一直下,氣氛很不融洽。
  
    一支預備到漁陽戍邊的九百人隊伍一直待在營地,由于大雨瓢潑,道路不通,這些人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隊伍中的兩個屯長陳勝和吳廣私下商量應該打什么樣的旗號造反。
  
    旗號真的很重要嗎?當然。陳勝為什么敢于揭竿而起?傳統的說法是秦國暴政。“天下苦秦久矣”,這話固然不錯,但為什么陳勝敢而其他人不敢呢?
  
    劉邦帶人服徭役,結果人跑了不少,也是面臨進退兩難,但劉邦并沒有振臂一呼,帶頭造反,而是跑到芒碭山躲了起來;項羽、黥布也都是當世豪杰,被壓迫了很多年,結果一個四處躲避,一個落草為寇,都沒有揭竿而起。
  
    道理很簡單,就是沒有理由。
  
    嬴政一統六國,自稱始皇帝,開創了空前的大帝國,是名正言順的統治者。這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天命所歸。如果要推翻一個法統上合法、道義上合乎天命的帝國,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借口,才能喚起被壓迫的老百姓敢于反抗、愿意反抗。這個借口,劉邦沒有找到,項羽沒有找到,陳勝找到了。
  
   《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了陳勝和吳廣探討起義前景時說了這么一段話:“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讀陳勝這番話,我們往往認為是套話虛文,其實陳勝的大澤鄉起義之所以能呈現燎原之勢,高明就在這里。
  
    陳勝的分析有兩個核心內容,第一,現任帝國統治者胡亥是篡位,是非法的,就有必要去推翻他;第二以項燕的名義起兵,興復楚國,會得到民眾的擁護,會處于一個合情合理合法的有利位置。
  
    也許后人會說,陳勝這個創意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持這種說法者未免有事后諸葛亮的嫌疑,張良、劉邦、項羽都是當時的聰明人,他們為何想不到這一層呢?后人看史,往往覺得不過一層窗戶紙,而在那個歷史年代,能站出來捅破這層紙的,才是圣人。
  
    據《淮南衡山列傳》記載,劉邦造反前一直引而不發,“客謂高皇帝曰:‘時可矣。’高皇帝曰:‘待之,圣人當起東南。’間不一年,陳勝、吳廣發矣。”看來對于師出有名,同為起義領袖的劉邦體會最深,所以他才把陳勝稱為“圣人”。
  
    扶蘇城
  
    不是陳勝所修

  
    “文化大革命”時期,林彪曾吹捧過“天才論”,其中就說陳勝是天才。當然,林彪的話有政治含義。不過單純就歷史而言,說陳勝是天才也不為過。
  
    嚴格來說,陳勝一面打出扶蘇的旗號,使秦二世統治處于一個非法的境地;一面又打出為項燕復仇的口號,爭取楚地百姓參加起義。一個是秦國公子,一個是楚國大將,這兩人連在一起有點不倫不類,但對于楚地的基層民眾來說,他們不會去考慮非常復雜的內在聯系,只要獲得一個“有名”,就可以出師。
  
    果然,陳勝打出楚的旗號后一呼百應。“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即使陳勝敗亡后,項梁在消滅秦嘉時,打出的旗號也是陳勝生死不明,擅立楚王是大逆不道,可見陳勝起義的聲望和權威。
  
    陳勝在他的家鄉如此高規格地紀念扶蘇,是很有深意的。陳勝之所以能揭竿而起,扶蘇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那商水的扶蘇城真的是陳勝所修嗎?1980年春天,周口地區文物隊和商水縣文化館曾聯合對傳說中的扶蘇城遺址進行為期4個月的考古發掘。此次考古發掘的調查結果既讓人驚喜,又有些意外。
  
    根據《商水縣戰國城址調查記》的描述,扶蘇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城墻由夯土筑建。內城遺址至今當地人還俗稱“金鑾殿”。
  
    扶蘇城外城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00米。內城坐落在外城北邊正中部,為邊長250米的正方形。考察結果證明,從城垣的疊壓關系看,夯土層打破的地層是戰國晚期的;土層上面壓有二層,下面一層是戰國末期的,上面一層是戰國末至秦代的。
  
    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戰國時期的陶器,其中兩件平底陶敦和陶碗里均刻有大篆體字“扶胥司工”字樣。歷史考古學家李學勤先生認定,“扶胥”通“扶蘇”,地名;“司工”即“司空”,古代官吏名。
  
    綜合考察情況來看,陳勝在此修筑扶蘇墓一事應為事實,但陳勝政權不過六個月,新筑一城的可能性不大。根據考察,古陽城與扶蘇城坐落在同一地理位置上,很可能是陳勝為紀念扶蘇,將古陽城改名為扶蘇城。但這一結論仍需更多的考古發現予以證明。
  
    在陳勝心里,對扶蘇應該是非常感念的,在其故里修扶蘇墓,設扶蘇城,增加了陳勝和扶蘇之間的聯系,也為起義增加了更多的合法性。這可能也是這位農民起義領袖心底的扶蘇情結吧。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