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廣堂坐落于鄭州市商城路與英協路口東南唐人街文化廣場,是魏景奇在2014年4月份開設的,主要用于瓷器的收藏與交流。他收藏瓷器有自己的一套選擇標準。目前,太廣堂已經匯聚瓷器一千多件,其收藏跨度從漢代至清代,藏品涵蓋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以及越窯,黃道窯等窯口瓷器,套系完整,種類繁多。
魏景奇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今已61歲,但頗似不惑之年。他自幼深受外公影響,喜愛古玩,對藏品有著獨特的感情。常常盯著外公的一件藏品,浮想聯翩,想象藏品的故事,想象自己的童話世界。
魏景奇正式步入收藏是在1988年。當時他因工作關系參與管理鄭州市早期的收藏市場,徜徉在古玩、古董的地攤間,并慢慢癡迷于收藏之中。他最早是從古書、字畫開始收藏的,主要是通過地攤選購和名人贈送的途徑進行搜集。2001年魏景奇收購并修補了一套二十卷清代順治年間出版的金圣嘆原評書《三國演義》。這件事在當時還受到了當地媒體的關注。
2003年,魏景奇開始轉向瓷器的專項收藏。 在瓷器收藏中,魏景奇秉承自己的原則。大部分人購買藏品時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陷入“地攤文化”的漩渦,認為真藏品一定是破的、舊的、陳的。而魏景奇就打破了這一點,他認為真正的古董不一定破舊,它可以很新。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魏景奇很注重藏品的審美價值,從整體的完整到擺放的優雅,從造型的獨特到釉色的舒暢,都要求甚高,精益求精。
“撿珍品,不撿便宜”也是他奉行的原則。魏景奇覺得,收藏瓷器,就是立足于自己,把它融入生活,融入思想。透過收藏讀人,讀人世百態,張揚生活真善美。
說到目前的收藏市場,魏景奇表現出了些許擔憂。他認為現在的人們普遍的把藝術品當作投資的產品,“收”下后,“藏”不久,熱衷于“投機”,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收藏的短期行為很嚴重。
做“人”不做“鬼”是魏景奇堅持的收藏心態。魏景奇認為,人世既有陰陽,社稷必產人鬼,人生百態,人鬼之道,在瓷器收藏上各自發揮的淋漓盡致,做人必為經濟所累,做鬼必為金錢所惑,莫等老來吃齋念佛始造浮屠。
歷史需要敬畏,文化需要尊重。不為名利,只為傳承,這是魏景奇收藏的初衷和目的。“為人不為鬼”是魏景奇收藏的境界。跳出收藏,看收藏;跳出瓷器,看瓷器。用一種真誠和執著堅守著自己的收藏理念,傳承著收藏真諦。這或許也是魏景奇跳出花甲之年到不惑之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