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瀏覽信息

墨海悟道︱練習書法,一定要從小開始嗎

2017/3/13 10:47:17 點擊數: 【字體:

    書法,不僅對人們從視覺上帶來美的享受,而且傳承了太多的國學內容。王羲之的一幅《蘭亭序》讓人們對那個茂林修竹、少長咸集的蘭亭充滿無限遐想;顏真卿的一幅《祭侄文稿》讓人對逆子貳臣的叛亂義憤填膺,對顏魯公侄子被害唏噓不已;杜牧的一幅《張好好詩》讓人們對洛陽城里才子佳人相遇,兩兩相望的淚眼道一聲嘆息……
       
    書法是什么?是美文、是畫卷、是歷史、是風土人情,是人世間那難忘的回眸。正是因為書法承載著太多的厚重,自先人把文字刻上甲骨、刻上青銅的時刻,也把這一載體刻到了中國人的心上。

    一個個說不盡的原因,讓書法成為國人心目中的一件大事,那一筆一畫在國人心中勝卻風景無數。古往今來,無數的中國人心追手摩,想接近書法、愛上書法、看懂書法,甚至成為書法家。面對滿腔熱情,喜歡書法的朋友滿腔的希望還沒有升起,就常常被無情的冷雨澆滅:非十年之功,難以有成;要從小開始,現在已經晚了……

    諸如此類說法經常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取舍兩難。然而練習書法真的要從小開始嗎?
       
    我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人,還是講一個故事吧: 在書法界有一位我很尊重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叫傅偉華。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喜歡書法的朋友,聽從心的招呼,什么時候學習書法都不晚。

    1956年8月,他出生于聞名世界的楚河漢界滎陽市。正像當地許多人家一樣,古城的文化氣韻造就了他從小對書法最初的熱愛,每得閑時,便臨貼寫字,看書聽戲。那年,傅偉華是個讀書人。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然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傅偉華曾在一家企業上班,他從沒想過成為書法家,那時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大女兒聰慧穩重、小兒子調皮可愛,生活不算太富裕卻很殷實。每天,他最享受的時光就是陪陪家人,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然而一切都在兒子10歲那年改變了。

    那年,10歲的孩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傅偉華是堅強的,即使在傾家蕩產,債臺高筑的情況下,他也沒有掉過一滴淚,然而兒子一句話卻讓淚流滿面:

    “爸,我很想學刻章,在石頭刻上自己的名字,讓它永遠陪著你!” 傅老師難以忘記兒子生前給他說的話。為滿足兒子這最后的心愿,他跑了幾十里的路花了13塊錢買回印床、印石、刻刀。然而孩子最終沒有在金石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卻把那套篆刻的工具永遠留給了他。

    中年喪子的人生大不幸讓傅偉華難以承受,為了新的生活,他背負沉重的行囊,離開了那個埋藏了他半生情緣的故鄉,踏上了到鄭州重生的道路。那一年,傅偉華46歲。對年輕人來說,到鄭州尋找一份工作并不難,但對于他來說,面臨的是生存的考驗。

    在鄭州親戚的幫助下,他們夫妻進了一個政府單位做后勤,察言觀色,端茶倒水,抹桌拖地,一個月累死累活夫妻兩人才拿到750塊錢。

    “爸,我很想學刻章,在石頭刻上自己的名字,讓它永遠陪著你!”白天的繁忙還能麻痹一下傅偉華的神經,可每天晚上,思子之痛讓他夜不能寐。一次次,兒子離別時的話語讓他從夢中醒來。

    抬頭,窗外風高月冷,童稚的話音和笑容還在,卻再也沒有了兒子的繞膝之歡。不知不覺間,淚水一次次濕了雙眼。在傅偉華的骨子,文人的傲骨一直還在,怎能就這樣下去呢?也許是天國里的兒子不忍見到父親的悲傷,才一次次提醒他:爸爸,你一定要幸福!

    為了兒子,為了心中的夢想,在親戚的資助下,他在鄭州市淮河路古玩城開了一家書畫店,可是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并不像起初想的那么簡單,怎么辦?是繼續撐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取舍之間,他白發橫生,一天晚上他再次夢到兒子來到身邊,繼續對他說著那句話:爸,我很想學刻章,在石頭刻上自己的名字,讓它永遠陪著你!

    早上醒來,恍惚中的傅偉華滿腦子都是兒子,嘴里就不停的說:刻章、刻章、刻章、刻章……

    通向夢想的路總是充滿坎坷,篆刻對傅偉華來說是個新行業,但他已下定決心。他小心翼翼取出一直帶在身邊、兒子用過的印床、刻刀,又購置些篆刻書籍和印石,開始琢磨、臨刻。

    他當時給自己定的任務是每天不能少于20個字。20個字寫起來容易,可真在印石上刻出來是何等的不易呀!他忘記睡覺、忘記吃飯,心里只有一個愿望:刻下去、刻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他便能刻出很漂亮的印章。印章是刻出來了,可怎么能把它變成錢?賣給誰?去哪賣?怎么賣?看著他靦腆猶豫的樣子,妻子說:“你安心學吧,這個事我去干!”

    為了支持他、為了這個家,妻子放下面子,一輛自行車,一個包袱便是她銷售的開始。她早上騎車出去,升達藝術館、群眾藝術館、淮河路古玩城……到哪里,她就把刻好的章一枚枚擺出來。

    女人是堅強的,繁體字不易認,篆字則難識,但她都認識,在與購章者交易過程中,還能講出幾個故事來。這樣,傅偉華安下心來,進一步研究篆刻中的字法、章法和刻法?墒侵形缫坏,傅偉華的心便不能再靜,他不放心愛人,她吃飯了嗎?茫茫人海,弱小的她又在哪里呀?

    帶著對兒子的思念、對妻的感激,傅偉華刀刀都是情。

    就這樣,一天挨過一天,一天盼著一天,兩顆溫暖的心把生活跳動得有了希望,傅偉華的篆刻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2007年,他在鄭州北古玩城又開起了自己的篆刻工作室,取名“石緣堂”,自己取字“禺”,意為“生而多勞,精神富裕”。而在這里,他認識了著名的書法教育家王建國,又開始了他的新一段書法歷程。

    在老師的點撥下,傅偉華對書法有了全新的體會,通過不斷的練習,無論是篆刻,還是書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并逐漸形成了搭筆準、行筆快、手腕活、收筆穩的“傅氏風格”。他的篆刻以漢印為主,方正平整、雄渾古穆,渾厚端麗中給人一種穩重,透露出盛世氣勢。其書法小篆學趙叔孺,遠觀端莊而不失飄逸,近睹則秀潤而綿里藏針;大篆則結合毛公鼎與散氏盤的字型,通過巧妙構思使字體緊湊,結體靈活,然后通過墨的濃、淡、干、濕的變化形成了自己別具風格的篆書藝術。

    2010年,傅偉華加入鄭州市書協,2011年加入河南省書協,2013年加入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并任常務理事。在歷屆賽事中,其書法作品先入展全國二屆篆書作品展、全國首屆“西狹頌”書法篆刻作品展和“三蘇獎”展、全國首屆‘鐵人杯’書法展……

    花落還開,乘愿而來。十幾年前,傅偉華疼愛的兒子走了,但對于現在的他來說,孩子又回來了,那更深夜半的金石聲是兒子的歡笑,那清燈孤景下的點劃是他與兒子的對話。
       
    我的故事講完了,答案也說過了,你是否愿意把這篇文章與喜歡書法的朋友分享呢?

    作者:李俊曉


 
責任編輯:傅偉華文章來源:傅偉華書法篆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