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王文凱 實習生 米 麒 劉勝杰
農歷戊子年是鼠年,昨日,鄭州民間剪紙藝人陳子豪,將他歷時兩個多月創作的20米長的《老鼠娶親》剪紙畫,拿了出來。
《老鼠娶親》吸引市民
昨日上午,在鄭州市金水區柳林鎮馬李莊陳子豪的剪紙工作室里,一張剪紙做成的“大展宏圖”上,四只蒼勁有力的大鷹騰空而起;《水滸傳》里的108將剪紙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不過,這些都不是陳師傅的得意之作,他的得意之作是這張20米長的《老鼠娶親》剪紙畫。
在工作室樓下的廣場上,陳師傅展示了這幅《老鼠娶親》剪紙畫:一個個小老鼠活靈活現,有的仰天吹嗩吶,有的低頭打鼓,有的騎在馬背上當“先鋒”帶路,有的在后面抬“新娘子”。
看見這幅《老鼠娶親》剪紙畫,來此游玩的市民們圍了上來。67歲的市民張大爺說,以前只見過小型的剪紙藝術,但大多是雙“喜”形狀或是龍鳳形狀,這么大的剪紙藝術畫讓他開了眼界。
陳師傅為“喜事”忙倆月
這幅《老鼠娶親》剪紙畫寬80厘米、長20米,共有82只老鼠。畫面上各個老鼠形態不一,表情、形象逼真。娶親的“新郎”顯得興高采烈神情得意,“新娘”坐在轎中顯得羞羞答答。
這幅剪紙畫共分為五部分:馬隊、樂隊、喜轎、嫁妝和送客。陳師傅說:“馬隊相當于現在的迎親車隊,樂隊就是儀仗隊,喜轎、嫁妝、送客和現在的結婚習俗一樣,是以農村娶親的風俗為背景創作出來的。”
2007年10月份,陳師傅開始制作這幅巨作,到12月25日結束,歷時兩個多月。畫中老鼠剪紙用的全都是撒金宣紙,全部裝裱下來,花費500多元錢。
有意送給河南博物院
為什么要創作這樣一幅剪紙畫呢?陳師傅說,剪紙藝術是我國民族文化傳承下來的一種藝術瑰寶,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市民喜愛。另外,民間習俗農歷正月初七是老鼠嫁女的日子,2008年是鼠年,這才有了制作《老鼠娶親》剪紙畫的想法。
陳師傅的學生小韓是周口人,跟著陳師傅學剪紙已經兩個月了,《老鼠娶親》這幅畫創作時他也參與其中。
小韓說,這些老鼠中除了“新娘”“伴娘”是母老鼠外,其余全為公老鼠,每只老鼠都有數字作標記,防止數量過多導致張貼時混亂。
從事民間剪紙30多年的陳師傅不準備將此巨作以商品出售,如果誰喜愛收藏就將它送出,或是送給哪家單位。“如果河南博物院有意收藏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