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面人”和五谷畫件件都不簡單
在炎黃文化周民間藝術展區,“泥人”張振福兩手沾滿黃泥,正在制作一尊塑像,四周圍滿了游客。“這是昨天剛從黃河邊挖來的泥,黃河泥比較細膩,捏好后需要在陰涼的地方經過一兩個月的時間晾干,然后燒烤,不能直接在太陽下曝曬。”張振福說。
旁邊的南陽面塑第五代傳人張玉科正在用紅、黃、藍等各色的面捏制面人,有《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京劇旦角等人物形象。
制作五谷畫的師傅一邊用手中的工具把一粒粒黃色的小米往畫上粘貼,一邊為旁邊詢問的游客介紹。據了解,這種畫通過粘、貼、拼、雕等手段,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把特殊處理的五谷雜糧嵌入畫中,制作出來的字畫不腐爛、不蟲蛀、不脫落,可長期保存。記者看到,后邊墻上掛的用糧食制作的《蒙娜麗莎》畫像、《奔馬》圖、《牧童》圖做工都非常細膩。
60件紙雕作品賣得只剩下6件
在眾多手工藝品中,紙雕藝術品在現場也備受大家的追捧。家住紅旗路與東三街的民間藝人蔡建華是現場唯一一位做紙雕的藝人,和其他藝人一樣,蔡建華希望將自己多種不同樣式的藝術作品展示給大家,于是她帶了三大箱子共60件紙雕作品來參展。可是當她轉了一圈再次來到她的展臺時,發現她的作品僅剩6件了。
“其他的都被買走了。”蔡建華對自己的作品備受歡迎非常開心。蔡建華介紹,這些作品是她用了3個月時間做的。說話間,又有人看上了展臺上一個玻璃盒子內放的一對熊貓。“這個不能賣。”蔡建華突然“小氣”起來,原來這對熊貓是“團團”和“圓圓”。“我帶它們一起來,祈福中國能夠早日統一,家家都能幸福團圓。”蔡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