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瀏覽信息

古稀老人圓童年夢——記陳德榮與他的剪紙藝術

2013/7/26 10:38:50 點擊數: 【字體:

   
     一張紙,一把剪刀,不停地翻轉在剪紙藝人的手中,片片紙片的飄落,卻是美麗圖案的形成。剪紙看似簡單,但是剪紙的過程卻是十分復雜,需要經過不斷地汲取靈感,不斷地修改才能剪出滿意的作品。一張紙,剪出的作品不僅反映了當地的民俗風情,還反映了作者的追求和生活情趣。鄭州就有一位民間剪紙藝人,從小熱愛剪紙,剪紙儼然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就是陳德榮。

古稀老人圓童年夢——記陳德榮與他的剪紙藝術

陳德榮在展示剪紙技法
 
    陳德榮,男,1935年生于浙江樂清虹橋。1957年溫州師范畢業后從事教學工作。1958年在溫州市自來水廠任化驗員,負責自來水廠的化學分析和水處理工作。1978年溫州市自來水公司成立,陳德榮任公司副經理。1995年退休后,他專心學習我國民間剪紙藝術,成為鄭州民間著名的剪紙藝術大師,他對剪紙的酷愛使他在剪紙的藝術道路上不斷創新,剪出具有創意的作品。

    童年接觸,深受啟蒙

    童年的經歷總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對于陳德榮來說,他與剪紙的結緣是和小時候的兩次經歷分不開的,這兩次經歷不僅使陳德榮喜歡上了剪紙,還在以后的歲月里讓他們相伴一生。

    陳德榮是溫州人。溫州剪紙與民風民俗有著密切的聯系,地域特色鮮明。在溫州的民俗活動中,剪紙總是貫穿著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采訪中,陳德榮回憶說:“自己小時候有一次去姑媽家里玩,看到祠堂里放著一個很大很大的龍。龍頭是用木頭雕刻成的,龍身上則貼滿了色彩各異的剪紙,題材很豐富,但以白色的剪紙為主,各種圖案的剪紙疊在一起,一層一層的像浪花一樣翻滾著。”陳德榮講到這里興奮不已,雙臂展開,為我們描述這條龍的巨大。他對剪紙的新奇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使我們看到了童年時的陳德榮站在各種各樣的剪紙面前,被深深吸引的表情。 從此,剪紙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在溫州很多人都會剪紙,學會剪紙技能在當時就可能成為謀生的一種手段,陳德榮鄰居家的一個婆婆是賣剪紙的,小時候經常去她家看剪紙,總是站在各種各樣的剪紙面前看上老半天,婆婆看他看的入迷,就給他拿出一本關于剪紙的書讓他看,書上印有好多鞋花、喜花、動物等各種各樣的剪紙圖案,陳德榮拿在手里欣喜不已。這使得他對剪紙再也無法忘懷了。

    正是這兩次對剪紙的親密接觸,才培養了他對剪紙的熱情。但是,貧困的生活使他無法專注于這個愛好。那時陳德榮家里很窮,十一歲小學畢業后,他曾報考中學,并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但因家貧交不起學費而失學。父親見他學習欲望很強烈,就把他送進了收費很低的私塾,僅上了一年。看到家里的生活負擔越來越重,兩個妹妹和弟弟也需要照顧,才十二歲的陳德榮開始每天走三十里路去集市上賣些小東西掙錢,希望能減輕家里的一些負擔。就這樣他用弱小的肩膀承受了同齡人無法承受之重,用樸實的心感受著艱難生活對他的考驗,這不僅使得他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強,也讓他對向往的事情變得更加的執著。

    平時專研,從未間斷

    家境貧窮并沒有使陳德榮放棄對剪紙的喜愛、對知識渴望和對生活的追求。陳德榮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當地的初中,直接從二年級上起。他因為家庭困難,生活很艱苦,有時一天三頓稀飯,餓了再喝水充饑。甚至有時他餓得頭昏眼花,上課都無法集中精力聽講。但是,他依然學習很刻苦,在第一次月考時就考了98分。那時初三分兩個學年,但是陳德榮上完第一學年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溫州師范,就在這里,為他的剪紙道路奠定了基礎。在大學里,陳德榮選修的是油畫專業,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使他以后再對剪紙進行創作時有了更加專業的構圖和技法。

    大學畢業后,他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留校教書的機會。一年后,他被調入溫州自來水廠任化驗員。白天上班,晚上閑來無事,陳德榮就把時間用在了剪紙上。有一天,陳德榮無意間看到了一本關于剪紙的書,上面印制了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圖案。每當他看到十分喜歡的剪紙作品時,就自己臨摹下來,嘗試著對剪紙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

    汲取靈感,不斷創新

    1995年,陳德榮退休后,開始專心研究剪紙。因為家庭原因,陳德榮退休后一直居住在鄭州,在這里他開始更加親密地和剪紙接觸。

    陳德榮平常到處搜集素材,對素材進行分類整理,電腦上有構圖、造型、裝飾等類別的文件夾,條理清晰。陳德榮收集的素材很廣泛,初期主要是搜集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或者使他有感觸的素材,后經朋友推薦,開始專注于戲曲素材的搜集,對戲曲的場景、服飾、動作等素材進行整理分類,并將戲曲元素融入到剪紙創作里。談起素材搜集,陳德榮講起一次經歷。那時他在外地出差,在火車站看報紙時發現一個很有創意的圖案,于是他就掏出筆用紙把圖案描摹了下來,回到家中查找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再結合自己的所學的知識創作了一幅很滿意的作品。陳德榮就是通過這種“處在隨時隨地都不忘搜集素材的狀態”方式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素材資料,從這些素材資料中汲取創作靈感。作品《虎鄉行》的創作靈感就來自雜志上的一幅插畫,他將人物的正臉變成一正一側,使作品更加協調;作品《打漁殺家》的創作靈感來自電視上的一個畫面,就是這樣的不斷搜集整理素材、深化立意,使他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陳德榮對自己的剪紙要求很嚴格,每幅作品都要經過多次的修改。作品服飾、頭飾、動作等都要一改再改。我們在陳德榮的電腦中看到了很多他的作品構圖,他說,這些作品還需要不斷修改。陳德榮創作的80多幅戲曲題材的剪紙已經修改了2/3,并還在不斷地修改中。

    偶然一次機會,一位民間藝術辦公室的朋友聽說他會剪紙,就讓陳德榮拿一些作品過來看看。誰知,朋友甚是看好,并且推薦他參加全國剪紙展覽。2002年,作品入選海峽兩岸四地團圓藝術展覽。之后,他又經河南省民間藝術學會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王志生的推薦,于2003年參加第五屆中國(黑龍江)剪紙藝術節全國剪紙展覽,作品《舞蹈》獲得金獎,并獲“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參賽作品入刊《中國剪紙選集》,其中一幅《荷塘小景》刊載于2003年第11期《美術》月刊上。

    陳德榮的剪紙風格獨樹一幟,對剪紙創作也有獨到的見解。

    陳德榮的剪紙作品,多以表現東南沿海漁業豐收、戲劇故事、兒童生活和江南秀麗風情的地方特色為主題。剪紙風格最初是受陜西民間剪紙風格的影響。后來,隨著對剪紙研究的深入,陳德榮結合了山東剪紙的點、線、面突出的特點,給自己的作品增加了新的趣味。陳德榮的剪紙作品選材廣泛,色彩以黑色為主,給人呈現出一種厚重、穩定和樸實感。作品構圖嚴密,人物動作夸張有力,動靜結合,線條曲直搭配,疏密結合,賦予作品生機和活力。陳德榮在采訪時說:“國畫講究‘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剪紙也應該這樣。并且人物表現要該夸張時夸張,該縮小時縮小。”

    陳德榮認為,剪紙的造型是意象造型,它不像西畫那樣研究透視、明暗、比例、質感等,如實地把對象描繪出來。而是通過意象思維,把自然形態美轉化為藝術美的一種造型形式。運用意象造型的方法,可以高度概括物象,寫神脫形,夸張變形,添省擴縮,突破時空,尋求美妙的意境和韻味。

    在剪紙創作過程中,想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陳德榮說:“想象是藝術的母親,有了想象,才能孕育藝術,產生藝術。”陳德榮的許多作品就是通過對素材進行綜合加工,立意深化,再通過想象形成的。

古稀老人圓童年夢——記陳德榮與他的剪紙藝術

《荷塘小景》
 
    《荷塘小景》刊載于2003年第11期《美術》月刊上。該作品采用夸張的手法,將魚鷹放大。它身上的羽毛線條曲直結合,疏密相應,富有美感。魚鷹的神態刻畫的生動傳神,將捕魚歸來,休閑自在的心情呈現出來。旁邊蓮花,給讀者以江南水鄉的聯想,給人以情景美,可以使讀者看到作品之外的景物,可謂是畫盡而意未盡。

古稀老人圓童年夢——記陳德榮與他的剪紙藝術

《鳳儀亭》

    《鳳儀亭》的立意是借用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講述了呂布、貂蟬和董卓之間的關系。作品人物的服飾、頭飾等融入了戲曲的元素。人物的頸部窄、小,體現了皮影戲的人物特點。董卓動作夸張,胡須翹起,突出人物性格和當時的情緒。作者巧妙地利用畫面構圖的形式,在空間上將董卓縮小,著重突出呂布和貂蟬的動作和神態,在緊張的氛圍中給我們傳達了董卓、呂布和貂蟬三人之間的戲劇性沖突。

    其他興趣

古稀老人圓童年夢——記陳德榮與他的剪紙藝術

陳德榮在速寫
 
古稀老人圓童年夢——記陳德榮與他的剪紙藝術

陳德榮在雕刻硯臺

    我們從陳德榮的家人那里得知,陳老師除了喜歡剪紙,興趣愛好很廣泛。平常在家里喜歡畫畫,臨摹了墻上掛的壁畫,畫的很像,幾乎和原畫辨別不出來。陳老師平常還喜歡修復古董,已經專研了10年左右,鄭州古玩城一帶沒有人不知道他的。

    陳德榮就是這么一位博學多思,善于專研的人。他不僅喜歡剪紙,且已將剪紙藝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雖然年至古稀,但是他依然堅持,依然興致盎然。

    一張紙,一把剪刀,在陳德榮手中變幻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剪出的不只是各式各樣的圖案,還有他的生活情趣。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張寶明泥塑上一條:張振福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