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訊(宋振科)11月初,少林寺塔林附近的一個輸水管道爆裂,大量自來水泄漏,在少林寺塔林現存較為完整的230座古塔中,有28座古塔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基下陷和塔身傾斜。少林寺和河南省登封市文物保護部門一直在積極尋找少林寺塔林保護的有效方案。28座傾斜的古塔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圓寂后置放骨灰的墓塔區,有唐代以來的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230座,是國內最大的塔林,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6座、元塔49座、明塔151座,其余為清塔或時代不詳的墓塔,圍墻內占地面積19680平方米。少林寺塔林看護負責人張德興告訴記者,在現存的230座古塔中,目前有28座古塔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基塌陷和塔身傾斜。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表示,目前少林寺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而少林寺塔林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導致傾斜的破壞因素12月16日下午,記者步入少林寺塔林后看到,建于唐代的法玩禪師塔旁邊尚有水流過的痕跡,而流水侵襲正是法玩禪師塔最近遭受的一次傷害,一同受害的還有另外7座古塔。張德興介紹說,11月初,少林寺水廠引水管道漏水,水從后山進入少林寺塔林,有關部門發現后迅速要求水廠暫時停用塔林北邊的水管,但爆裂的管道流水還是讓8座古塔受到滲水浸泡,工作人員不得不用樹干加以支撐。
“與此次漏水相似,流水侵害和年代久遠正是造成古塔出現傾斜的主要原因。”少林寺塔林依山而立,而山上林木茂密、水源較豐,所以雨水和山水經常流過少林寺塔林。另外也由于古塔構造獨特——先在地面下挖“地宮”,一般用磚石砌筑,內放佛骨、佛經等物,之后地基覆蓋在“地宮”之上,因此雨水很容易順著地基進入“地宮”,造成塔基下陷,“地宮”坍塌,塔身傾斜。清華制定的維護方案
令少林寺僧眾高興的是,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所做的塔林維護方案已經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批準,即將付諸實施。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告訴記者,少林寺對塔林的保護和維修一直十分重視,其實在此次漏水事件前已經對部分斜塔進行了必要的維護,并將塔林的受損情況上報上級文物部門。釋永信說,因為塔林的保護要求特殊,少林寺在3年前就邀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做整體的塔林維護方案,目前已獲批準,下一步將對每一個受損斜塔進行具體的調查研究,形成一個具體的搶救方案。【原標題:拯救少林寺千年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