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觀音寺:留下觀音永遠的慈祥

2013/7/15 10:42:05 點擊數: 【字體:


    “洗我清清白白心”

    “一步三孔橋,八角六棱井,七十二望角。”這是汝陽縣流傳的描繪觀音寺的民間小曲兒,也是觀音寺的一幅速寫畫。

    觀音寺位于汝陽縣小店鎮圣王臺村,南依鳳凰山,北傍汝河水。難怪明朝詩人曾在這里留下傳世佳作:“寺臨圣王幾千秋,白云高飛泉自流。一道汝水環玉帶,半輪明月橫銀鉤。”

    觀音寺的修建源于一個傳說,這個傳說與張天師的女兒有關,當然也與慈悲為懷的觀音菩薩有關。

    張天師是鎮宅之神,他手持凈水瓶,騎著一只老虎,威風凜凜,鎮服“五毒”。民間認為,貼一幅這樣的圖畫可以避邪除災,保佑全家平安,但滑稽的是,張天師自家卻有件不平安的事,而且他對此事的處理顯得有點不近人情。

    據說張天師有九個女兒,和他一起居住在天庭。天庭里的日子無憂無慮,但張天師的九女兒卻厭倦了這種無聊的日子,很勇敢地私自下凡了。

    離開天庭時,她捎了一顆銀杏果。銀杏果為天上獨有,落地時當然要找個好地方。她遍游神州,最后被鳳凰山的美景所吸引,就在這里種下銀杏。經過400多年的辛苦栽培,她終于使天上獨有之珍樹,在凡間開花結果。

    女兒觸犯天規私自下凡,張天師因此“背上了黑鍋”,并遭到眾神的冷嘲熱諷。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張天師命天兵天將把九女壓在鳳凰山下,永世不得接觸凡人。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非常同情九女的不幸遭遇,就將她點化成一汪清泉,名為九女泉,讓她用甘甜的泉水滋潤天下生靈。

    在廣寒宮里飽受寂寞煎熬的嫦娥,有一天無意間看到了鳳凰山,只見山上郁郁蔥蔥,紫氣匯聚,鳳凰翩翩起舞,百鳥群起和鳴,真是人間仙境。嫦娥再仔細一看,鳳凰山上滿是銀杏和梧桐。嫦娥心血來潮,想錦上添花,就將月宮中菩提樹的種子拋到九女泉邊,最后長成高聳入云的菩提樹。眾佛聽說后紛紛來此修行。鳳凰山上祥云繚繞,引來各方信徒在此大興土木,修建寺院,這才有了觀音寺。

    盡管這只是當地的民間傳說,但在觀音寺里卻能找到實實在在的“依據”。觀音寺的泉水自“八角六棱井”中出,此井即“觀音寺八景”之一的“洗心井”。古人還留下一首詩:“身處紅塵十丈深,人生一涉便相侵。須知井渫不窮養,洗我清清白白心。”

    其實,不論是誰,只要來到“洗心井”邊,聽其名并觀其形,都難免生發出無盡的感慨。這是一眼獨特的井,井筒呈六邊形,六個角豎立著六根石柱,柱間鑲著六塊石板,上面刻有火葫蘆、乾坤圖、陰陽板、如意鉤等八寶圖,故又稱“八角六棱井”。最神奇的是,“洗心井”的水位常年不變。1961年當地連遭三年大旱,其他地方河枯井干,“洗心井”依然水源充足。1982年這里河水暴漲,寺前積水半米高,“洗心井”卻清澈見底,一如既往。

    “洗心井”旁有兩棵銀杏樹,一雌一雄,不知是不是九女所栽。據圣王臺村78歲的劉笑天老人介紹,觀音寺中原有一棵菩提樹,后來,觀音寺被改成學校,人們在菩提樹旁挖了一個大坑,作為學校廁所的化糞池。不知是恥于與穢物為伴,還是難以忍受臭氣的熏蒸,這棵菩提樹很快就枯死了。

    “老母洞”里看天氣

    觀音寺始建于何年?

    據院內石碑的碑文記載,觀音寺始建于五代時期,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至1048年)已初具規模。宋末元初,年久失修的觀音寺一片頹然景象。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至1449年),有一法號為“鐵船和尚”的僧人來到這里,立誓修復寺院。后來,在“鐵船和尚”和歷代寺僧的努力下,觀音寺終于建成現在的規模。

    觀音寺坐南朝北,面積7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及房舍64間,分主體及兩翼三部分。左翼是竹園、樹林,右翼為和尚的起居室和菜園。主體建筑仿照白馬寺的建筑布局,主要殿宇分五層四進,排列于一條中軸線上,殿基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形成階梯形。山門內依次為天王殿、關圣殿、大雄寶殿、湯王宮,東西兩側還布列鐘樓、廂房、閣樓、碑亭、仙洞、井泉、溪池等,整個寺院構成了一幅素雅幽靜的美麗畫卷。

    觀音寺現在已經沒有僧人,由村民負責看護。新中國成立后,寺院內還有一名老和尚,被政府定為五保戶,由該村村民段平天負責照顧。段平天在觀音寺中與老和尚相處了10年,聽他講了不少觀音寺的情況,其中包括建寺年代。段平天說,按老和尚的說法,觀音寺在白馬寺建院47年后開始修建。寺院中原有一通1米高的石碑,上面記載著這些內容,可惜此碑后來被人偷走了。

    寺院中被盜走的,還有一尊菩薩的頭像。寺院內有座升圣橋,就是民間小曲中說的“一步三孔橋”。升圣橋東、西側各有一池,均名湯王池,池中各有一洞,西為 “水簾洞”,東為“老母洞”。“老母洞”洞內供奉著一尊青石菩薩像,仔細一看,菩薩的頭部是水泥制成的。此尊塑像原是青石制成的,后來塑像的頭部被人盜走了,人們只好用水泥仿造了菩薩頭像。

    這尊菩薩端坐在一個石臺上,石臺由四個石人抬著。這四個人弓腰彎背,面帶愧色。原來,他們是子都、龐涓、羅成、韓信。這四個人生前足智多謀,武藝超群,但他們心胸狹窄,干了不少不該干的事,被后人所不齒,故名列“四大絕人”。或許是他們死后才悔過自新,所以甘愿到這里做苦役贖罪。正如洞前對聯所述:“莫向他山借石,還來此地做人。”

    村民們說,從“老母洞”中還可以看出天氣變化的前兆,所以“老母洞”又被稱為“氣象洞”。該洞由青石板砌成,從底部到洞頂東西兩邊各有五塊青石板。當洞里底部的兩塊青石板變濕后,預示著很快會有小到中雨。如果五塊青石板都濕了,那就預示著大暴雨即將來臨。

    觀音菩薩變女身

    升圣橋西有迎旭閣,也稱觀音閣,閣上有一副對聯:“雨冢凌霄道覺路,半巖疊翠護法門”,橫批為“媲懿丹丘”。

    這副禪意十足的對聯是什么意思?段平天講述了他從老和尚口中聽到的故事,為我們揭開了謎底。原來,觀音菩薩云游四方,來到鳳凰山后,發現這里是塊風水寶地,但觀音菩薩還要“精益求精”,在這里做了一個標記后,就又到附近轉悠,看有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誰知觀音菩薩剛走,商湯王也到了這里,他一看這個地方風景優美,就在這里駐足,并修建了宮殿,即如今寺內最雄偉的建筑——湯王宮。

    觀音菩薩轉了一圈后,沒有找到更好的地方,就又回來了,可她沒想到被商湯王占了先機。慈悲為懷的觀音菩薩不愿和商湯王爭執,但又不甘心落在商湯王后面。怎么辦呢?于是她就在湯王宮前建了一座觀音閣,并寫了一副難懂的對聯,含蓄地表達了自己仍在商湯王之上的意思。

    有趣的是,在湯王宮前面還有一棵“蓮花柏”。這棵柏樹的樹干上有一蓮花狀的凸起,傳說是觀音菩薩的蓮花臺。雖然觀音菩薩不能坐在湯王宮的正前方,但蓮花臺放在湯王宮前,也是高人一等的意思。

    關于觀音寺的來歷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商湯滅夏后,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是不久天下大旱,一旱就是七年,莊稼顆粒無收,不知餓死了多少百姓。如何救民眾于水火之中呢?商湯王想到了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當他得知觀音菩薩點化九女泉,泉水終年不斷后,親率文武百官來到觀音寺祈雨。天感其德,普降甘霖,解除了連續七年的旱情。當地群眾為了紀念商湯王為民祈雨,就在這里修建了湯王宮。佛門寺院內修建一座湯王宮,雖然看似不諧,但卻合乎情理。

    商湯王在危難之時想到觀音菩薩,顯然是后人的演繹,但這個傳說也反映了觀音菩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正如有人所說:“西方人如果不識耶穌,就不是西方人;中國人如果不識觀音菩薩,就不是中國人。”

    觀音和文殊、普賢、地藏統稱四大菩薩,但觀音在世俗社會中的知名度最高。菩薩在佛國中的地位僅次于佛,意思是“覺有情”、“道眾生”,其職責是協助佛普度眾生到極樂世界。

    據史料記載,觀音菩薩原名觀世音菩薩,因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所以去掉了“世”字,只稱觀音菩薩。觀音是慈悲的象征。當眾生有難時,只要念其名號,即可解脫苦難。

    佛典中記載,觀音原是一個男人,他得道后,跟著彌勒佛普度眾生。他神通廣大,行善天下。一般人都“聽”音,唯獨他可“觀”音。世上之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有一次,他走進一座大殿里,聽幾個婦人正在祈禱:一個貴婦人說她家很富有,但老爺年老,膝下無子,希望菩薩賜給她家一男一女;又聽一婦女叩拜道:她家很窮,但只要子女多,以后就不窮了。

    觀音菩薩一聽,走出來笑著說:“好好好,都聽你們的。”眾婦人一看來了一個留著八字胡須的男子,都面紅耳赤地躲開了。觀音菩薩見此情景,知道她們因為“男女授受不親”而感到不好意思,心想,自己既然要為婦人解苦解難,不如化為美貌的婦人,更何況,他本身就有三十三化身,所以,從此以后,觀音菩薩就變成了女菩薩。

    不管是男菩薩還是女菩薩,在老百姓心中菩薩都是慈悲的化身,都是他們最愛敬拜之神。所以,每年農歷正月十九,觀音寺古剎大會之時,周邊縣鄉的商賈游客、善男信女紛至沓來,觀音寺內外熱鬧非凡。

    觀音寺就這樣一直熱鬧著。香火繚繞著的是觀音寺的文化內涵,人來人往正是觀音寺的魅力所在。(本報記者 劉保軍 通訊員 郭萬章/文)【原標題:觀音寺:留下觀音永遠的慈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05-09-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