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淅川縣荊紫關鎮,只見一幢幢古鎮韻味十足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居民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水泥路穿街而過,前來旅游觀光的外地游客川流不息。一個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商業興旺、康居宜業、古今相融的現代化集鎮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人們面前徐徐鋪開。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圍繞‘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三省邊貿重鎮、南陽經濟強鎮’三大戰略目標,高標準規劃、高品位建設、高要求管理,加強集鎮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荊紫關鎮黨委書記鄧文清說。
高標準規劃,繪就集鎮建設新藍圖
近年來,荊紫關鎮以規劃為龍頭,高起點定位,結合鎮情科學規劃,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為集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聘請河南省規劃設計院、河南大學專家教授,到實地進行考察論證,投資80萬元對鎮區建設規劃進行了修編,編制了《荊紫關鎮2001—2020年建設總體規劃》。在總規劃的指導下,該鎮又聘請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專家制訂出《荊紫關古鎮保護和利用規劃》、《荊紫關古鎮景區旅游開發規劃》、《荊紫關鎮鎮區綠化規劃》、《荊紫關鎮旅游市場營銷規劃》、《清代一條街修復詳規》,將鎮區分為經濟文化區、工業發展區、商貿區、旅游服務區、居民居住區五個功能區,并對各區域房屋建筑樣式、街景、設施配套等也制訂了詳細規劃,使集鎮建設有章可循。
高品位建設,打造集鎮建設新標桿
“如今的荊紫關變得更大更靚了,道路更寬闊了,居住環境更舒適了,古鎮特色更明顯了!”在集鎮文化廣場,幾位正在鍛煉身體的老人聊起集鎮的變化感到無比自豪,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近年來,荊紫關鎮充分利用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優惠政策及三省沿邊的區位優勢,拉大框架,完善功能,豐富內涵,突出建設重點,打造精品景點,初步形成了一個“水繞鎮區流、鎮在林中走、園依山水旁、無處不是景”的現代化小城鎮。
該鎮先后投資3億多元,實施了古鎮商貿城、桐油城一二期、泰安大街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先后投資1.8億元硬化了上荊公路、雙白公路、荊湘公路、吳村公路和荊獅公路,使通向毗鄰三省四縣七個鄉鎮的公路四通八達,構建了便捷的交通大格局。
在拉大集鎮框架的同時,該鎮還注重完善集鎮功能。2009年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4000多萬元,集中實施了集鎮供水、異地扶貧搬遷、陡嶺至陜西瓦窯嶺公路、一初中遷建、集鎮光亮工程等5個項目。目前集鎮建成區面積已達6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3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6%,初步建成了以泰安大街為中心的經濟文化區;以工業大道為中心的工業區;以西城區為中心的商貿區;以明清古街和“一腳踏三省”為中心的旅游服務景區。
高要求管理,提升集鎮建設新水平
在加大建設力度的同時,荊紫關鎮堅持建設與管理并舉,環境與秩序齊抓,教育與規范同步,使集鎮管理逐步走向經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專門成立了以鎮紀委為主體的集鎮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組,對所有工程項目統一規劃安排、統一工程招投標、統一工程監管、統一服務協調,及時督導驗收,確保工程建設高質快速有序推進。
加強集鎮規范管理。該鎮加大集鎮管理宣傳力度,在鎮電視臺開設集鎮建設管理專欄,大力宣傳《城鄉規劃法》和《集鎮管理辦法》,達到人人皆知,并嚴格規范建房審批程序,建立鎮村組三級聯保責任制,從源頭防范違章建筑現象發生。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組建了環衛站、城管中心,投資50萬元配備了灑水車、垃圾處理車、值勤車、對講機等,成立了一支集城鎮管理、治安、消防于一體的專業化管理隊伍,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巡回督查,糾正違章。
目前,古老的荊紫關鎮舊貌換新顏,2009年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2010年被評為南陽市“五星級小城鎮”。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把集鎮建設作為全鎮工作的‘重頭戲’,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荊紫關鎮成為商貿流通、和諧宜居、品位高雅、活力四射的現代化小城鎮,成為豫鄂陜三省毗鄰地區一顆最耀眼的明珠。”面對未來,鎮長羅書運信心滿懷。【原標題:荊紫關鎮:邊貿古鎮展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