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寵而驕一親王
緊挨著14對石獸的是兩對石人,一對牽馬小吏,一對文臣武臣。東側(cè)的牽馬小吏完整無缺,西側(cè)的牽馬小吏胸前卻有一個碗大的洞(現(xiàn)已用水泥補上)。這里面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潞王陵南邊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叫城南莊。有一年,這莊上一戶姓馬的要為兒子娶媳婦。結(jié)婚前一天,馬家殺牛宰羊,燒煮燉炒,把一切都準備得停停當當?shù)摹5诙欤胰似饋硪k喜事,但掀開鍋蓋一看,肉、菜全沒了,蒸好的米飯也沒了。誰把東西偷走了呢?馬家全家出動,到處去找。找來找去,找到潞王陵前,大家發(fā)現(xiàn)神道西邊的那個牽馬小吏嘴上油乎乎的,還殘留著肉末呢。馬家人氣憤地說:“潞王在世時就沒干多少好事,你這個牽馬的也跟他學!”一邊罵著,一邊掄起鐵錘就砸。結(jié)果,這個牽馬小吏的胸前就留下了一個大窟窿。
中國明代藩王研究會秘書長蘇德榮先生說:“這雖然是個傳說,但從中可以看出,潞王在這一帶的名聲確實不太好。一直到現(xiàn)在,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潞王是個‘昏王’。”
像當時的大多數(shù)親王一樣,潞王到衛(wèi)輝后,天天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潞王生性好動,耐不住寂寞。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藩王不能隨意出城,但潞王因為有李太后和萬歷皇帝在背后撐腰,所以膽大妄為,經(jīng)常出城游獵。潞王每次出游,都帶著錦旗金鼓和王府校尉,前呼后擁,耀武揚威。他經(jīng)常帶領(lǐng)手下的爪牙們在衛(wèi)輝的西部和北部山區(qū)游蕩。他游到哪兒,就住到哪兒。他在哪里住宿,就強迫當?shù)鼐用窠o他奉獻美女伴宿。
在衛(wèi)輝市西北25公里的獅豹頭鄉(xiāng)砂掌村,有一座“娘娘墳”。“娘娘墳”現(xiàn)存主墓室和左右側(cè)室,上有墓冢。據(jù)當?shù)厝罕妭髡f,潞王有一次游獵到此,夜宿該村,該村的姑娘黃葉被迫伴宿。潞王走后,沒人敢娶黃葉。后來黃葉死了,砂掌村向潞王府報告,潞王派人給黃葉修了這個墓。
潞王的游獵給當?shù)厝嗣裨斐闪藰O大災(zāi)難,萬歷二十九年二月,河南巡撫曾同亨、巡按崔邦亮以關(guān)心潞王安全為名,聯(lián)名向萬歷皇帝告狀。萬歷接到奏本之后,十分重視,立即稟報了母親李太后。李太后和萬歷隨即傳旨訓誡潞王,并嚴厲斥責潞王的親隨人等。這次風波讓潞王的游獵生活有所收斂。但這種收斂只是暫時的,事過之后,游獵仍是潞王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只是不再像過去那樣大張旗鼓罷了。
次妃趙氏有賢名
在潞王陵附近,潞王的名聲很壞,但潞王的次妃趙氏很得人心。趙氏原來是李太后的貼身宮女。潞王之國時,李太后不放心,就派趙氏隨潞王到衛(wèi)輝,負責照顧他的日常生活。潞王離開北京時,身邊的女眷除了正妃李氏,就是趙氏了。趙氏在名分上只是隨封侍媵,但因為她是李太后欽賜,所以在潞王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趙氏品行和性格都很好。潞王陵附近的百姓傳說,趙氏曾多次婉言阻止潞王做壞事,多次機智地挽救百姓于危難。她的賢善之名,至今流傳不衰。趙氏于萬歷二十九年去世后,被破例追封為次妃。按照明代的規(guī)定,只有正妃才能與親王合葬于主墓室,次妃只能附葬在親王墓旁,“同一享堂,不許另造”。但葬在潞王陵西區(qū)的趙氏卻單獨享用了一座親王級的陵園。
西陵園呈馬蹄形,前方后圓。與潞王所在的東陵區(qū)相比,趙氏所在的西陵區(qū)除了沒有石刻儀仗群,其他方面形制非常接近——都有高大的城墻和雄偉的城門;都有祾恩門和祾恩殿;東陵園有三座石牌坊,西陵園有兩座石牌坊;都有明樓,值得一提的是,西陵園的明樓(碑亭)是整個潞王陵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原始建筑。
在有些方面,西陵園比東陵園的規(guī)格還高。比如,潞王墓的墓冢高6米,趙次妃的墓冢則高達10.6米;潞王墓墓室175平方米,次妃墓墓室面積達230平方米;次妃墓兩側(cè)還建有兩個丫環(huán)墓,據(jù)說埋葬著兩個隨侍趙氏的陪葬丫環(huán)……
蘇德榮先生推測說:“明代親王的陵墓必須在親王死后由朝廷派人營建,其規(guī)格都有相關(guān)規(guī)定。可能的情況是,次妃墓是潞王府自己修建的,所以就可著勁兒往大里弄;潞王墓由朝廷營建,必須符合標準,不能想蓋多大蓋多大。于是就造成了這種結(jié)果:次妃墓在某些方面比潞王墓的規(guī)格還高。”
“總體來說,潞王陵在很多方面都超標了——明代規(guī)定,一代親王只能有一個陵園,潞王陵卻有兩個陵園;潞王陵整個陵區(qū)共占地15萬多平方米,約為《明會典》規(guī)定的親王陵園的4倍;潞王陵設(shè)置了14對石獸,比帝陵的規(guī)格還高……這些都是違反當時規(guī)定的,也就是像潞王這樣有靠山的人,才敢這么干。當然,這些‘營造逾制’的東西保存到今天,都是非常珍貴的了。”
鳳凰山下葬潞王
走過石刻儀仗群,遠遠地就看到了高大的陵園城墻和城門。城門是高達10米、純磚石結(jié)構(gòu)的無梁殿,高大宏偉。城墻高6米,平均厚度1.5米,周長934米。城墻系用青條石砌成,十分雄偉。
進入城門,向北走,依次是精美的“維岳降靈”石牌坊、壯觀的祾恩門、宏大的祾恩殿遺址。然后,穿過形制獨特的欞星門石牌坊,就看到了潞王陵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物——墓碑。墓碑外原有高大的明樓(碑亭),現(xiàn)明樓已被毀掉。墓碑十分高大,通高6.5米,碑正面刻有楷書“敕封潞簡王之墓”七個大字。墓碑前是一個巨型青石供案,供案前擺著高大的石雕“五供”:石香爐一個,石花瓶兩個,石燭臺兩個,其中石香爐高近4米。
墓碑之后,就是潞王的墓冢了。墓冢系用石頭砌成,呈圓丘狀,通高6米,周長140米。墓冢正面留有石門,內(nèi)有臺階直通墓冢頂部。站在墓冢之頂,可俯瞰東陵區(qū)全景。墓冢的正下方為墓室。墓室總面積175平方米,由主墓室、左右側(cè)室、中間庭堂和甬道組成。原來每個墓室都有整塊青石雕成的石門,現(xiàn)均已損壞。主墓室是放置潞王遺體的地方,正中為青石砌成的棺床,棺床上原有木棺石槨。因該墓多次被盜,木棺石槨現(xiàn)在都已被破壞。
蘇德榮先生介紹說:“潞王死于萬歷四十二年。他的母親李太后去世后,潞王傷心之下,就一病不起了。”
李太后一直很寵愛潞王,潞王對李太后也有極深的感情。在明代中后期,親王就藩之后,就沒有機會再回北京了。因此潞王到衛(wèi)輝后,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的母親。潞王很想念他的母親,但他雖貴為親王,擁有4萬頃莊田,卻無法見母親一面。
萬歷四十二年二月,李太后在北京病逝。萬歷皇帝為母親制定了隆重的喪儀——全民戴孝27天,四品以上官員的夫人都要到皇宮祭奠。那些不相干的官員家屬都可以到李太后靈前致祭,作為親兒子的潞王卻不能到北京奔喪。因為傷心過度,潞王病倒了。當年五月十五,在李太后去世整整三個月后,潞王追隨母親而去。第二年八月,潞王葬于衛(wèi)輝府西的五龍崗,即今天的潞王陵。
“潞王的墓址,可能是他自己選定的。他當時經(jīng)常在這一帶打獵,對這一帶很熟悉。可能是某一天,他打獵走到這兒了,一看不錯,就選定為墓址了。”蘇德榮先生說。
今天的潞王陵背靠鳳凰山。據(jù)傳說,鳳凰山在以前叫萬虎山,之所以叫萬虎山,是因為山上有很多老虎。周代以后,萬虎山又改成了望虎山。潞王把這里選定為墓址后,覺得望虎山這個名字不好。因為望虎山在潞王陵的北邊,潞王死后入陵,是頭北腳南。頭枕望虎山,這不是把頭放到老虎嘴里了嗎?左思右想之后,潞王決定把望虎山改為鳳凰山。頭枕鳳凰山,那多好啊。
潞王宣布把望虎山改為鳳凰山,但是老百姓不買賬,還是叫望虎山。于是潞王派爪牙去攔路盤問行人。爪牙們先攔住一位貨郎,問:這山叫啥名啊?貨郎隨口就說:望虎山啊。爪牙們當下就把貨郎砍了頭。他們又攔住一位老者,老者習慣性地回答說叫望虎山,隨即被一劍刺死。貨郎和老者慘死的消息傳開后,附近百姓一時間人心惶惶。此后,大家都不得不改了口,稱望虎山為鳳凰山了。
蘇德榮先生認為:“這只是個傳說,不見得實有其事。潞王確實不是個賢王,但在明代的親王中,他還不算太壞。他的謚號是‘簡’,這是一個中等偏上的評價。明代的親王中,比潞王混蛋的多的是。比如洛陽的伊王朱典楧,就很惡劣。他把洛陽城的大門關(guān)閉,然后帶著爪牙大搜全城,抓了700多名民女。從這些民女中,朱典楧選出90多名漂亮的留下。其余沒選中的,其家人必須送錢贖回。還有一次,朱典楧在王府門口看到一個漂亮女子,立即搶進府中。這個女子年僅十三,哭鬧著不從。朱典楧一怒之下,就把這個女子送到后花園喂了老虎。”【原標題:他是驕奢淫逸的“昏王”“探訪中原石頭城——潞王陵”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