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計劃投資6億元、打造萬畝影視基地的“許昌三國文化苑”項目正式簽約。10天后,國內首家農村與青少年題材影視基地在我省遂平縣成立。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掀起了影視基地的建設熱潮。目前,國內上百個影視基地中,影視劇拍攝加旅游已成為主流運營模式,除極少數效益較好外,大部分處于閑置荒蕪狀態,收不抵支。
1995年,焦作市政府投巨資興建的焦作影視城,曾位居冠以“中央電視臺”名號的七大影視城之首。熱鬧幾年后,焦作影視城歸于蕭條。當地政府雖然竭力盤活,但是收效甚微。特別是2006年,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攝影棚”被大火燒毀后,影視城的發展更是雪上加霜。現在,影視城的建筑已經破敗,設施已經老化,急需新鮮血液注入。剖析焦作影視城的15年發展之路,或許能給現在的影視基地建造熱帶來一點冷思考。
近段時間,禹州市退休干部王大軍在關注著“許昌三國文化苑”一事。
在2009年12月29日舉行的項目簽約儀式上,禹州市政府和北京一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將聯合興建“許昌三國文化苑”。該項目主要包括頂高369米的“中國東方第一攝影棚”、三國古戰場拍攝基地、三國景點、明星公寓等。
據有關人士介紹,“許昌三國文化苑”計劃用4年至5年時間建成。
王大軍了解到,該項目占地1萬畝,包括禹州市森林植物園、白沙水庫和紙坊水庫在內。其中距市區兩公里的禹州市森林植物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白沙水庫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而風光優美的紙坊,早已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禹州市以土地入股,占40%股份,而對方占60%股份。
王大軍和眾多禹州人在期待著文化苑早日開工之時,又傳來了國內首家農村與青少年題材影視基地在遂平成立的消息。
2010年1月9日,在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遂平農村暨青少年題材影視拍攝基地”宣布在駐馬店市遂平縣獅象湖村及周邊村落成立。同時,一部投資500萬元、反映農村題材的兒童電影——《新年真好》也在基地開機。
這家影視基地由遂平縣政府和河南一家本土企業投資,項目分兩期建設,到2014年,最終完成影視基地總部建設。投資方要將此打造成一處集旅游、度假、影視拍攝為一體的多元化影視基地。
亞洲最大的攝影棚被燒毀
1月12日上午,位于焦作市北郊鳳凰山上的焦作影視城內游人寥寥。
占地2000多畝的焦作影視城依山而建,是以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時期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主要由城門區、周王宮區、楚王宮區、市井區等組成。至今,這里已經拍攝了40多部影視劇,有近百位著名演員在這里留下足跡。
遠遠望去,宮殿式建筑別具一格,氣勢磅礴,但是,走近一看,影視城的建筑已經老化。周王宮已經破敗,到處是斑駁的外墻。而楚王宮的部分房子已成為危房,民間藝術展覽室和演員服裝展覽室大門緊閉,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里邊蒙了一層灰塵。
位于周王宮后面的一座龐大的宮殿式建筑,是焦作影視城的核心建筑——攝影棚。86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使它成為“亞洲最大的攝影棚”。攝影棚由道具庫、服裝庫、化妝間、置景間等組成,可滿足各種影視劇題材的拍攝需要。
2005年12月10日,由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臥薪嘗膽》就在這座攝影棚里拍攝。這也成為在攝影棚拍攝的最后一部電視劇。2006年春節期間,攝影棚被大火燒毀,至今未能使用。
記者看到,攝影棚上邊的高大拱棚已經不復存在。從外邊還可以看到被大火燒過的痕跡。
焦作影視城的工作人員林偉(化名)告訴記者,影視城最紅火的時候是1998年前后。那時,在影視城內各個景區有雜技、獅子表演等,來的人也很多。后來,影視城逐漸蕭條。特別是攝影棚被燒毀后,一些劇組來看后,遺憾地離去。現在,一些劇組只能把部分場景放在焦作影視城拍攝。
焦作當年欲借影視城帶動旅游
焦作市投巨資興建影視城的初衷是,以此作為焦作市旅游業的“龍頭”,提升焦作形象。
據焦作影視城第一任總經理李明安回憶,當時,央視《東周列國》正在全國選拍攝地。劇組初步選定了杭州、西安等五六個城市,最后傾向于風光綺麗的杭州,但杭州要求和央視共同出資建影視城。
焦作教育學院一位老師從北京某學校的會上了解到的這個消息,引起了當時焦作市領導的重視。焦作市給出的條件是央視不掏一分錢,全部由焦作市出資。再加上焦作文化底蘊深厚,出了好幾位歷史文化名人,符合劇組選景要求,央視最后同意《東周列國》在焦作拍攝。
劇組要進駐就要建影視城,于是,影視城成為焦作市外事辦牽頭的一個重大項目。彼時,焦作在全國知名度不高,云臺山等景區剛剛開發,焦作市對影視城充滿了期待。
1995年5月,焦作影視城開工,焦作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開展了“自愿募捐”活動。半年后,投資4500萬元的影視城一期工程竣工。昔日的荒山曠野,聳立起了周王宮、楚王宮、市井街等宏偉建筑。《東周列國》也在這里開拍。
但是,《東周列國》的播出并沒有引起轟動,焦作影視城熱鬧一陣后歸于沉寂。因為缺少資金,影視城沒有配套的設施。
1999年,焦作市又投資3000萬元,進行二期工程建設,建成了包括文化廣場、景區道路、圍墻等在內的諸多配套工程。
早在1998年,焦作市政府就有對焦作影視城進行市場化運作的打算。
2002年12月24日,影視城管理權由焦作市旅游局下放到影視城所在地的焦作市解放區政府,市旅游局只對影視城的業務進行指導。當時,影視城已欠下不少外債。
焦作影視城有望進行產權變更
管理權下放時,焦作市政府給了700萬元用來做影視城的燈光工程,這也是焦作市政府的最后一筆投入。
從2003年開始,影視城新領導班子到橫店影視城、無錫影視城等地考察,確定了以影視文化帶動旅游的新思路。之后,影視城有了起色。2005年后,一些影視劇相繼在這里開拍。但是,影視城已經老化,資金的缺乏制約了影視城的發展。
焦作市解放區政府也在竭力盤活影視城。影視城嘗試了經營權買斷、租賃等措施,但都沒有成功。最后,當地決定對影視城進行整體出售。此時,焦作影視城欠下外債3000多萬元。
在2004年9月29日舉行的影視城產權拍賣會上,焦作一家房地產公司以5300萬元的價格競拍成功。這家房地產公司取得了包括焦作影視城的經營權、土地使用權及影視城地上附屬物的產權等。這家企業計劃在3年至5年內投入10億元以上。
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后這家房地產公司并沒有如愿接盤,影視城的經營權還歸焦作市解放區政府。
雖然,在2009年12月8日至13日召開的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制片委員會大會上,焦作影視城等9家影視拍攝基地被指定為全國影視拍攝基地,但是,影視城產權轉讓的帖子至今還在網上掛著。
在采訪中,影視城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最近,焦作市解放區政府已經和焦作這家房地產公司談妥,不久,影視城將要進行產權變更。
國內多數影視城經濟效益較差
1991年,《唐明皇》、《武則天》等電視劇的熱播,把無錫“唐城”推向了巔峰。受此影響,中國掀起了影視基地的建設熱潮。焦作影視城就是那股熱潮的產物。
在冠以“中央電視臺”名號的全國七大影視城中,焦作影視城曾名列首位。后來,焦作影視城前面去掉了“中央電視臺”幾個字。2002年年底,又更名為“焦作市黃河文化影視城”。
但是,近幾年,影視基地建設熱不減,已經建成或在建的影視基地就有數十家。
2006年年底,由云南省大理旅游集團投資2500萬元興建的大理影視基地攝影棚開始投入使用。當年7月,由廣東天驕影視集團投資1億元的影視基地在清遠市黎溪鎮奠基。一年后,重慶廣電集團在大足龍水湖投資25億元的影視文化創意基地也拉開了序幕。
2008年3月,在安徽省黟縣宏村,首期投資1500萬元的影視基地破土動工。
目前,國內上百個影視基地中,影視劇拍攝加旅游已成為基本運營模式,但是,經濟效益好的不足1/5。像浙江橫店、無錫影視城、北京懷柔影視基地等影視基地已成為旅游景點,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助推器。其中,北京懷柔影視基地在2008年創收9.06億元。業內人士說,不少影視基地屬于盲目跟風,長時間沒有影視劇組進駐,基本上處于閑置荒蕪狀態。
2009年11月17日,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許學峰撰文指出,影視基地收益較好的時代,集中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改革開放的熱浪引發了人們對各種新奇事物的熱衷,加上龐大的追星一族,使得影視基地熱鬧非凡。經過理性積淀,大眾對影視旅游的訴求已不再是簡單地看幾個拍攝實景,而是要求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另外,管理人才的匱乏,嚴重影響了影視旅游項目這個后影視產業的發展。【原標題:影視城開發熱背后的蕭條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