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河南汲縣(今衛輝)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制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杜詩青年時期就才能出眾,在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任吏員時,人們贊揚他處事公平。光武帝初年,為侍御史。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洛陽民間為非作歹,老百姓惶恐不安。杜詩通告蕭廣約束部下,蕭廣不予理睬。杜詩下令按法誅蕭廣,并將經過情形向上匯報,得到表揚。光武帝見他能干,又派他去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誅剿降漢復又叛變的楊異等人。杜詩到了大陽(今山西平陸西南,屬河東郡),聽說楊異率部下企圖北渡,立即派人設法焚燒掉他們的渡船;另又派人收服河東郡的地方軍,并進行突然襲擊,終于殲滅楊異等人。杜詩被遷為成皋(今河南滎陽水鎮)令,任職3年,政績裴然。再遷為沛郡(今安徽濉溪縣西北)都尉,轉汝南(今河南平輿縣北)都尉,“所在稱治”。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詩遷升為南陽郡太守。在南陽郡任職7年,“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政化大行”。在此期間,他還做了兩件在科學技術史上有意義的事:一是興修水利;一是制做水排。建武十四年病死,身后“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最后由朝廷賜賻才得以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