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 官”的故事
2013/3/27 8:52:1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乾隆年間,有一河工叫裴尚友,家住封丘縣裴樓村。裴尚友家里很窮,無田無地,只有一間夏不遮雨、冬不擋風的草房子,娘倆相依為命,他三十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日子苦是苦,裴尚友對年老多病的老娘很孝順,有一口吃的也要給老娘,自己卻餓得皮包骨頭。
那時候,黃河年年發大水,決堤淹莊沖地,老百姓受盡了黃河的苦,皇帝很是害怕。河官進京三聲炮,他就得派銀子,白花花的銀子從京城運到黃河邊,一多半被河防官裝進自己腰包,只有很少銀兩用于堵口治河。裴尚友和治河的窮人們就靠當河工,砍柳、割蘆葦換點糧糊口。
有一年,連降幾次暴雨,黃河水有意和窮人過不去,河水打著滾猛漲,裴尚友無法到外邊割蘆葦砍柳換糧,家里米面凈光,一連幾天未動煙火,老娘餓得隨風倒。裴尚友不忍心看著親娘活活餓死,就想去河堤上偷幾個埽再賣給河防官換點糧來,救救奄奄一息的老娘。這天夜里,雷聲爆響,風雨交夾,裴尚友悄悄摸上河堤,走至垛埽的地方,剛要動手,突然有人吼道:“誰?”
“我,裴尚友。” 裴尚友暗自叫苦,真倒霉,還沒有下手就被人發現了。他想脫身,那人又問:“干啥的?” 裴尚友機靈地說:“雨太大,我來看看壩有沒有危險。”這才脫身。
裴尚友兩手空空回家,看見老娘那饑餓難受的樣子,橫了橫心又去上堤偷埽,真是冤家路窄,剛靠近埽垛,又有人問:“干啥的。”裴尚友壯著膽說:“我是裴尚友,河水一個勁地漲,我怕河水沖了埽,來看看當緊不當緊。”這一次又遮擋過去了。
黎明前,天正濃黑的時候,裴尚友想:“天快亮了,河官總該回去了,趁無人,我再去試一次。”他四下看看沒有人,只聽嘩嘩地響,走到埽堆前,正彎腰去搬埽,“誰,干啥的?”又有人在問。裴尚友有上兩次的經驗,說:“我怕河堤決口,不放心,來看看。”
幾次遇見的河官,原來是在朝里有名的清官劉中清。黃河河官年年要治河銀子,黃河還是十年九決口,乾隆這次派他來察看黃河。剛踏上河堤劉中清就趕上連陰雨,他怕黃河決堤,就正夜在大堤上巡視。恰巧一夜三次碰見這樣“有心”的人。這人對黃河的事很關心,有這樣的人還怕黃河治不好嗎?劉中清越想越受感動,對裴尚友說:“天快亮了,你一夜都沒有睡覺,快回家休息吧。”劉中清便從懷中摸出些銀子交給了他。裴尚友絕處逢生,喜出望外,謝了劉中清回家去了。
且說劉中清回到京城,向乾隆皇帝稟報了黃河的情況后,又把裴尚友三次上堤的事向圣上稟告。說皇上如能召用這樣熱心治河的人,治好黃河就有希望了。
乾隆皇帝準了劉中清的奏章,傳旨:“速召裴尚友進京。”
這天,裴尚友正在家中伺候老娘,河防官引著一架八抬大轎來到門前,宣召裴尚友進京。這下可把裴尚友嚇壞了,心里突突地跳,手也抖了,腳也顫了,心想,我上堤的事八成是被皇帝知道了,這一回不是掉腦袋就是坐牢,沒有指望回來了。
裴尚友懷著九死一生的心情勸慰老娘:“這是劉大人給的銀子,你留著花吧,我進京是為黃河的事去的。”裴尚友怕老娘受驚,把他偷埽的事咽下了。
裴尚友辭別老娘,走出家門,見那些官差不打他,不捆他,還叫他上了八抬大轎,點頭哈腰地說:你見了圣上,要為我們多美言幾句呀。這下,弄得裴尚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裴尚友到京城后,劉中清把裴尚友引薦給皇上。乾隆問:“你是何人?”“小民是封丘裴樓村裴尚友。”“你在家是干啥的?”“治河的。”“你是咋治河的。”裴尚友聽皇上要刨根問底,怕說多露了餡,再也不敢說話了,就在金鑾殿上比手劃腳,表演起堵口打樁的動作來。他拿起掄錘的架子,打打這根,又打那根,從這頭跳到那頭,嘴里還哼著號子。那動作真是靈巧,蹦蹦跳跳地覺得挺有趣,乾隆皇帝樂得喜笑顏開,脫口說到:“看你像猴公似的。”文臣武將們也哈哈大笑。
裴尚友正在表演著,猛聽皇上說他像猴公,立即跪地,口呼:“謝皇恩。”
乾隆一聽謝皇恩,也鬧懵了,“你謝啥皇恩?”裴尚友稟道:“圣上見我會治河,封我做猴官,臣豈敢不謝皇恩。”
劉中清一見乾隆自知失口,沒法下臺,便忙奏道:“圣上就封他做猴官吧。”乾隆順著劉中清搭的梯子下了臺。封裴尚友做猴官。
裴尚友被封后,一心撲在治河上。由于他飽受河官的苛刻和黃河帶來的災害,他對窮河工親如兄弟,從不欺壓百姓。后來因他治河有功,人們就改稱他裴官。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