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詩歌雖然屬于兩個不同的文藝門類,但書法藝術臻于妙境時,便有了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進而有了詩的意趣和境界;而詩歌一經(jīng)書法家書寫之后,也就多了一種欣賞的價值。文徵明所繪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手卷,在后幅拖尾以行草書寫《琵琶行》全文,體勢變化多端,筆筆皆中規(guī)中矩,詩歌、繪畫與書法珠聯(lián)璧合。詹景鳳書寫的陶淵明《飲酒》其五,于狂放中見古法,也是難得的佳作。至于董其昌以行草所寫王維《輞川集》冊,共二十一幅,更是彌足珍貴的墨寶。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侯德昌先生,所書擘窠大字隸書以及巨幅水墨壁畫,早已聞名于世。近年來,以其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隸書,孜孜不倦地書寫了二百一十七首唐宋元明清的詩歌,編輯出版。其書法端莊圓融而不失變化,質樸渾厚而每見嫵媚。所書詩歌,多系人們耳熟能詳?shù)募炎鳌R髟佋姼柚H欣賞書法,欣賞書法之時重溫詩歌,書法與詩歌相得益彰,輝映成趣。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倡導下,于1951年成立的,館員中多有著名的文史專家和書畫家。侯德昌先生入館以來熱心參加文史館的各項活動,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了許多貢獻;并且積極參與救災捐助等社會公益事業(yè),古道熱腸,有君子之風。我既敬重其為人之忠厚淳樸,復嘆服其藝術之精湛純熟,得此嘉友,深感榮幸。
袁行霈(本文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生于河南輝縣市孟莊鎮(zhèn),自幼酷愛書畫。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yè),1961年畢業(yè)并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yè),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任教國畫山水課并潛心創(chuàng)作研究山水畫。他現(xiàn)為中國美協(xié)會員。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朱镕基總理親自為他頒發(fā)聘書。
自幼臨池習帖,先從顏體入手,后攻漢隸,又學清代名家,臨池不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1976年,他書寫的“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17個大字被制成金字鑲嵌于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大廳,受到中央領導、專家和群眾的好評,獲文化部嘉獎。
侯德昌的山水畫功力深厚,生活氣息濃重,布局嚴謹,氣勢如虹。1992年,他為我國申辦奧運會主筆創(chuàng)作了百米長卷《中華魂》,形象地再現(xiàn)了祖國河山的壯美;1994年前夕,他為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主筆繪制大型山水畫《幽燕金秋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贊;1995年和1997年,他為中南海創(chuàng)作了《山永壽松長青》和幾幅山水畫;1999年,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chuàng)作巨幅山水畫《長城雄關圖》等。2001年1月13日,受到江澤民的親切接見。其書畫藝術在國外也享有盛譽,曾應邀赴許多國家講學、舉辦展覽和考察。【原標題:端莊樸厚 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