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記者一行驅車來到張村鄉裴寨社區。新社區內,紅色“小別墅”、寬闊潔凈的商業街、現代化溫室大棚、環境優美的工業園區、催人奮進的文化石,構成一幅和諧的新農村畫卷。
李佳芝: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免費新房子,辦上房產證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這句詩道盡了千百年來廣大農民的心聲。如今,裴寨人的“安居夢”已實現。老太太李佳芝告訴記者:“以前住著土坯房,沒有通電,點著煤油燈,吃飯、喝水是問題,四個兒子娶不上媳婦。沒想到能住上新房子,三個兒子都有了自己的新家新房,自己還能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有了自己的房產證,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裴寨已發展為一個集敬老院、幼兒園、體育場、衛生所、超市、村民辦事大廳于一體的涵蓋周邊11個行政村的功能齊全、整潔美觀的裴寨社區。
裴龍竹:二畝半地一年能掙六萬元
安居樂業不分家,興農商謀財路。有了“廣廈”,裴寨人開始思考樂業問題。為此,裴寨人決定發展高效農業——在推平老宅增加的600余畝耕地上發展溫室大棚,實行土地流轉承包,大力發展黃瓜、西紅柿等綠色蔬菜。菜農裴龍竹說:“咱只會種地,不會其他,以前靠天吃飯,一畝地收入千元左右,現在搞大棚一畝掙兩萬多,我包了兩畝半地一年大概能掙六萬元。”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大棚建設順利,裴寨還建立了示范性的玻璃日光溫室。畢業于河南科技大學的裴寨玻璃溫室技術員王云飛興奮地介紹起日光溫室:“日光溫室采取智能化管理,立體種植,節約了土地,打破了季節限制,全年都能生產。目前有50多種優良果蔬品種,菜農種植的蔬菜品種大多是在大棚里試種過的,將來準備在這里種植觀賞花卉等高附加值產品。”裴寨社區先后成立了裴寨蔬菜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新鄉銀行聯合成立村鎮銀行,供給資金來源;聘請技術人員常駐,每年舉辦陽光農技培訓班,向農民傳授農業科學知識。
裴泉省:兩間門面房一年能掙三、四萬
裴寨社區對老商業街進行了改造,建立了規范有序的涵蓋了超市、雜貨、娛樂等多個方面的新商業街。老支書裴泉省大兒子經營著一家批發部,他感慨地說:“商業街改造前,不足20家商戶,都是零散的小商戶,經營的房子都是泥棚房,一年能有一萬元收入就不錯了,現在一年有三、四萬元收入。當下,商業街已經入駐60多戶了。目前,家里人都有活干、有錢賺。”裴泉省還告訴記者商業街還在繼續擴建中。
倉廩實而知禮節。富了口袋,也要“富”腦袋。為了豐富社員文化生活,提高社員文化素質,裴寨新村建立“文化石”,成立秧歌隊。“有文化,勤勞動,受人尊敬,一點汗,一點愛,一份光榮”、“孝不是明天的事,是今天的事,是現在的事”,這些內容都來自“文化石”。社區晚上經常組織放電影、戲劇表演、學科技等活動。
裴寨社區作為我市新農村發展的縮影,其探索突破自身限制,合理規劃,集約節約發展,追求“三化”協調發展,開創農村致富之路,必定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劉曉峰 李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