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溝,鋪就農民致富小康路
2014/5/7 9:06: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八里溝景區開業十周年系列報道之二
民企催動投資熱
觀海知心遠,登山覺眼明。
2002年7月2日,輝縣市政府與北京龍脈溫泉集團正式簽訂了八里溝合作開發協議,聯合成立了河南省八里溝景區有限公司。
公司采用的是股份制,政府+村民+投資者三方為股東,投資人投的是錢,占百分之六十股,政府、村民投的是資源,占百分之四十股,按照股份管理規定,北京龍脈溫泉集團擁有景區的經營權。
政府、企業、村民,三方合作開發旅游的新模式在河南開創了先例, 媒體、業內人士都稱之為“八里溝模式”。
此舉,開啟了民間資本進入河南旅游業的先河,是民間資本進入河南旅游業的一大創舉,為河南旅游的投資、開發,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此后,我省的嵖岈山、欒川滑雪場、西峽漂流、老君山、老界嶺等景區,也因民間資本的注入而煥發出了強大的市場生命力。
有了八里溝景區對新鄉旅游市場的示范帶動作用,才有了更多企業家進入新鄉南太行旅游投資發展的熱潮。九蓮山、萬仙山、關山、回龍等景區也先后引入民間資本。可以說,“八里溝模式”營造了一種和諧開發景區的良好氛圍。于是,才帶來了新鄉旅游業形勢的一片紅火,一片繁榮。
八里溝的山水,郭亮的絕壁,關山的獨峰,九蓮山的神秘,回龍的峽谷共同組成了一個南太行多姿多彩的山水畫廊。
依靠群眾多智慧
胸懷天下,自然憂國憂民;心系百姓,自然關注民生。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04年10月,八里溝成立黨總支,隸屬于輝縣市直黨委。八里溝景區的干部職工,決心在景區黨支部的帶領下,背負起應負的責任,描繪更美的農、企“共樂圖”。
八里溝景區黨支部書記王安慶說:“如果離開了當地群眾,我們將寸步難行。我們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有力量,才算是抓住了做好景區一切工作的關鍵。”
八里溝以董事長劉瓊瑩為首的黨員干部認為,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表現在景區工作中,就是既要問需于民,也要問計于民,要善于激發當地群眾對景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群眾的創造性,總結群眾創造的經驗。
黨員干部經常深入八里溝景區所在的松樹坪村,訪民情、問民生、聽民意、謀發展,并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征求對景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真正把當地群眾放在心上,把當地群眾當做親人,主動順應山區群眾“求富”、“求美”、“求安”的愿望,著力解決好當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在八里溝黨總支看來,景區要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思變、思進、思發展,加快景區建設,潛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松樹坪村,讓松樹坪村村民更好地共享景區發展的成果,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農民變身“城市人”
與群眾共榮,成為八里溝景區的目標。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不離故土,又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是松樹坪村農民真實的夢。八里溝景區幫他們實現了這個夢。
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今天的聚寶盆。
由于八里溝景區的開發,讓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摘掉了一個“窮”字。
如今的松樹坪村村民,有尊嚴地分享著改革的成果,享受著現代的生活。他們成了不離家、不離土的“城市人”。不僅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思想觀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提前邁向了城鎮化。
他們吃、住、行不僅僅可以和城市人媲美,而且讓城市人羨慕。
過去是“缺吃少穿”,現在是“豐衣足食”;過去是“石房、漏房、危房”,現在是“寬敞明亮、設備齊全的樓房”;過去是“討不上老婆”,現在是“挑著揀著娶媳婦”;過去是“走路靠雙腿”,現在是家家有轎車;過去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是“西裝革履當老板”。
八里溝景區的開發,不僅讓松樹坪這個曾經飽受貧窮困擾的大山深處山村的村民,脫貧致富,也讓村民思想觀念得到了解放。
走出去的是貧窮、自卑;帶回來的是財富、自尊
松樹坪,10年前,新鄉南太行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如今,已經成為河南鄉村旅游發家致富的典型。2002年,松樹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是周圍出了名的貧困村;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40000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村黨支部書記蘇文虎說:“劉董事長讓我們的生活提前10年進入了小康水平,現在村里家家有汽車,人人有事干,吃穿不愁還有存款。”
一位75歲的老人說:“景區開發給我們帶來多大好處哇,家里從前房都快塌了,下雨也漏,現在住上和城里人一樣的房子,吃喝不愁,孩子上學不愁,好日子還在后頭呢。”(原標題:八里溝,鋪就農民致富小康路)作者:劉春香 呂桓宇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