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溝景區開業十周年系列報道之一
前言十年,一棵小苗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十年,一個窮山溝成長為中國旅游知名品牌。十年的光輝歷程,對于八里溝景區來說,是神奇的嬗變,是華麗的轉身,更是品質的升華。
赤子之心故土情
八里溝景區,位于輝縣市上八里鎮松樹坪村,是一處有 “太行之魂、中華風骨”之譽的典型南太行風光。
歲月崢嶸,幾多春秋。
曾幾何時,松樹坪村的村民們為了維持生計,砍樹、炸山、挖石頭,祖祖輩輩都是從山上掠取著一切。轟轟隆隆的炮聲中,采礦、挖石帶來的是千瘡百孔的山、灰蒙蒙的天、渾濁不堪的水。用村民們自己的話說:“千年的溝,萬年的水,祖祖輩輩是農民,一個窮字不到底。”
政府舉旗,共謀發展。
如果說,“招商引資”是新鄉市政府開發旅游的手段;那么,“旅游富民”,則是新鄉市政府的最終目的。為此,新鄉市政府在北京召開了老鄉聯誼會,并向北京龍脈溫泉集團伸出了橄欖枝。
開發一方,帶動一方,一個企業家深沉的情懷。
北京龍脈溫泉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董事長劉志豪是新鄉人,南太行的山水曾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眷戀故土,濃濃深情。
感恩家鄉,回報鄉民。
這是劉志豪作為創業巨子之所以能夠回歸家鄉的原動力。正是懷著回報桑梓的赤子之心,懷著對家鄉人民的深厚感情,還有新鄉市政府的殷殷期待,劉志豪頂著重壓,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開發八里溝的旅游項目,決定投資開發八里溝景區。
一場新的征程即將開啟,一幅新的畫卷漸次展開。
創業之路多艱難
可以說,八里溝景區濃縮了新鄉南太行之精華,是新鄉南太行旅游的點睛之作。
搬開石頭走路,割掉荊棘過人。
移石頭引水,搬石頭取水。
龍脈溫泉董事長劉志豪,以大企業家的智慧,讓八里溝的水變靈,山添彩。
為了科學地對八里溝景區進行整體的規劃,2002年接手后,劉志豪背著帳篷,起早貪黑,深入當時荒無人煙的南太行山區,詳細制定了八里溝景點的改建和發展藍圖。
對一個山溝,利用兵法智慧,重新規劃,再造水系,使這個平常的山谷立刻驚艷,出現了“百潭百瀑水連天”的太行美景。
這里面,無一不包含著一個企業家的辛苦和智慧,他們把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都灑在了這塊土地上。
在劉志豪的日記里有這樣的話:“任勞勤儉爭尊嚴,艱難險阻只等閑。”他追求的不單是自己的尊嚴,也是中國農民的尊嚴。
2003年9月,八里溝開門營業,景區迎來了第一批游客。
10年來,八里溝人一直在前行,一直在奮進。
10年時間,八里溝景區高起點規劃和高品位設計,以溝域經濟為主體的生態旅游景區打造基本完成,紅石河、桃花灣、點將臺、天河大瀑布、玉皇宮、石花巖、一線天、黑龍潭、龍鳳潭等150余處主要景點步移景異,盡有所奇。
追求卓越,打造經典,10年來,八里溝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形象的推介和品牌的宣傳等方面投入近億元,為景區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市場鑄就金招牌
一個地域旅游火爆,往往是因為有一個景區品牌的強大帶動和引領作用。
2006年,從父親劉志豪手里接過八里溝景區后,劉瓊瑩董事長一邊狠抓客源市場,一邊打造景區品牌形象。
為打造景區品牌的內涵,八里溝景區干部職工,開足馬力,豐富內容,主動出擊,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持續進行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
大思路決定大戰略。
八里溝高起點提出了“百人百城”釘釘子工程的市場發展戰略,目前在144個客源市場中安排了49個城市經理,開通直通車,成為八里溝景區和新鄉景區的宣傳網點,其對旅游理念的推廣和對景區品牌的打造,贏得了廣泛關注和參與。
此外,八里溝景區還推出了“南太行旅游登山攝影節”、“南太行親水文化旅游節”等各類文化節慶活動,也已成為其旅游品牌塑造的成功載體。這個以生態山水為主、人文為鑲、服務至上的八里溝品牌迅速打響。
品牌樹立之后,八里溝人又在標準化管理和提升服務質量上狠下工夫。2006年,八里溝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2011年,八里溝景區被評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2012年,八里溝景區榮獲新鄉市市長質量獎。八里溝景區接待游客近100萬人次,景區綜合收入近億元。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八里溝的引領,就沒有新鄉旅游的連片效應。現在,八里溝不僅成了新鄉旅游的金字招牌,也引爆了新鄉的生態山水游。(原標題:八里溝,翻開新鄉旅游新篇章)作者:劉春香 呂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