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鄉 >> 文化遺產 >> 文遺動態 >> 瀏覽新鄉

傳承民族文化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4/1 17:59:39 點擊數: 【字體: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古老手工藝術逐漸銷聲匿跡以至于面臨失傳的境地。這些手工技藝是當時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國燦爛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必須以保護這些文化遺產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傳承做貢獻。

    2012年7月13日,河南師范大學“農業生態文化調研服務隊”來到新鄉市牧野區尚村,尋訪尚村“緝鍋帽技藝”。“緝鍋帽技藝”簡單的說就是草編技藝,以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制成工藝品,其原料生長地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做,在我國民間大多是農民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

    尚村“緝鍋帽技藝”制作的草編產品,其主要原料是:經過脫粒后包括根須、莖、葉的整叢麥子以及苞米棒的幾層皮。其制作的草編產品有既可平鋪又可卷放的草褥子、有用做凳子的蒲團、有用于蒸飯做蓋鍋的鍋帽、有用于盛物的提兜等多種工藝,在這些工藝中又以“緝鍋帽技藝”最為出名。草編技藝中,苞米皮兒的編制工藝最為復雜,特別是帶有彩色的吉祥圖案或文字的蒲團和提兜,需要事先選擇質地較好的苞米皮兒染色、晾干后以備用,編制的時候根據圖案選擇不同顏色的皮兒,按照一個方向順著勁、轉著圈、搭著茬編,編好后在外形上找不出任何接茬。苞米皮兒的另一個用途是在做飯時用以包裹或隔墊面食,如蒸餑餑饅頭、烙粑粑。

    在尚村,我們找到了尚村的老支書鄭邦彥,他為隊員講述了尚村“緝鍋帽技藝”的歷史和概況。尚村原來是一個貧困的村莊,在改革開放以前,村里的成年男子大多以制作這些草編為生,到了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政策放活,村民大多開始從事經商、打工、創業等多種行業,逐漸就很少有人從事這項技藝了,F在,會制作這項草編技藝的藝人已經原來越少了,而且村里也沒有以前制作的實物了,這項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境地。隨后,我們實踐隊員又走訪了一些村民,村里的年輕人大多不知道這項技藝,只有一些年齡稍大的村民才對其有一些模糊的記憶。

    2010年新鄉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為尚村“緝鍋帽技藝”頒發了“新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新鄉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這一決定。曾經是尚村的寶貝的“緝鍋帽技藝”,如今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這就給我們每個人敲響了警鐘,一定要好好保護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源遠流長。

    傳承民族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富有責任感的公民。這也是我們河南師范大學“農業生態文化調研服務隊”對尚村“緝鍋帽技藝”進行尋訪的目的所在,希望可以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喚起公眾對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原網 2012-07-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