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省文化廳、新鄉市政府主辦的首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牧野論壇”在河南師范大學召開,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中國紅學會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現實】
河南沒有世界非遺項目
“2001年,我國的昆曲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了我國的先例。尤其是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了76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就占了22項。截至目前,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26項。”昨天的論壇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中國紅學會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不無遺憾地說,“作為文化資源大省的河南,至今還沒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慶善透露,其實,去年我國共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35個項目名單,結果在第一輪評議時,就退回來13項,這當中就包括河南的少林功夫和太極拳。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2年和2005年,少林功夫曾兩次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均以失敗告終,而在去年申遺再一次遭遇挫折,這已經是三連敗了。
【原因】
少林功夫拖了太極拳后腿?
“少林功夫和太極拳為什么會被退回來呢?”張慶善解釋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認為,“少林功夫”太商業化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連累了太極拳,拖了太極拳的后腿。
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此,張慶善有自己的看法:“河南的少林功夫和太極拳,都是非常好的遺產,具有廣泛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來自世界多個國家,他們有不同的認識,這也很正常。”“少林功夫包括太極拳申遺,我們是完全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有關規定來做的,雖然落選了,但并不能說明少林功夫、太極拳不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資格和評選標準要求。”張慶善說,在今后的申遺過程中,只要加強溝通,他相信總會成功。
關于少林功夫申遺,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說,今后少林寺會進一步對少林功夫進行挖掘、整理,完善一些以前沒有認識到的深層次的少林功夫的文化底蘊。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無論申報取得成功與否,在對少林功夫的挖掘、整理、完善和保護上,他們將持之以恒,從而使少林功夫真正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亂象】
申遺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如今,全國各地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申報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在各地遞交的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里,有些項目讓人哭笑不得。像‘黃粱夢文化’、‘鏢局文化’、‘罵社火’、‘母系氏族習俗’、‘吸煙習俗’等,非常多。”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祁慶富說,“黃粱夢文化”和“鏢局文化”,根本就沒有傳承人,何謂保護?然而奇怪的是,這兩個項目竟然進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祁慶富說,還有“罵社火”、“吸煙習俗”、“母系氏族習俗”等,這些項目明顯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相違背,“‘罵社火’能進校園嗎?進了校園教壞了孩子!‘吸煙習俗’能推廣嗎?吸煙有害健康!‘母系氏族習俗’能保護傳承嗎?明顯違背婚姻法!”
“由此可見,國人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還很不到位。”祁慶富呼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