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鄉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新鄉

黃河故道祥符調悠揚(下)(2)

2013/10/29 15:24:34 點擊數: 【字體:

    孫延德天資聰穎、博聞強識,老旦、青衣、刀馬旦以及文武小生門門精通,還能飾演凈角,是難得一見的全才,其代表作品《美人圖》、《勸夫》、《金盆記》等膾炙人口。然而,天妒英才,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40歲的孫延德積勞成疾,嗓子突然壞掉,無法登臺演出。從此,孫延德退居幕后,開始在清河集許門的天興班任教,并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演員,諸如唱火省城的“祥符五朵云”(均為男旦)李劍云、時倩云、林黛云、閻彩云(閻立品之父)、李瑞云,與“唱到哪響到哪”的名小生“筱火鞭”王金玉、“小妖怪”張治林及老生徐金發等。孫延德畢生培養學生達400余人,在開封唱響的名角中十有八九是他的弟子。后來,孫延德又破天荒地打破陳規招收女弟子為徒,將衣缽傳授予后來有著“豫劇皇后”、“河南梅蘭芳”之稱的一代戲曲大師陳素真,拉開了豫劇祥符調走向巔峰的序幕。

    鄒少和編撰的《豫劇考略》中稱贊陳素真:“豫劇向無坤伶,近十年來始有之。就中陳素真者,為坤伶之翹楚。珠喉玉貌,舉止嫻雅,能造新音,尤工表演,一時以豫劇中之梅蘭芳視之。”可以說,豫劇自陳素真起格調一新,進入了雅致化的新時代。陳素真,祖籍陜西富平,1918年出生于開封,8歲至清河集學藝,師從孫延德,學習祥符調唱腔。因陳素真天賦極高、又刻苦勤奮,10歲時以坤伶的身份在開封大相國寺演出《日月圖》,一鳴驚人,成為豫劇史上首位登臺的女演員。1934年,陳素真結識“豫劇之父”樊粹庭,樊為其量身打造了《三拂袖》、《凌云志》、《宇宙鋒》等經典曲目,再次引起轟動,躍升豫劇“三鼎甲”之首。后來,二人通力合作,對豫劇的舞臺、唱腔、化裝、表演、音樂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革新,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使豫劇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奠定了豫劇成為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之一的基礎。

    起落跌宕 祥符之聲不絕

    自陳素真后,一大批祥符調女演員聲名鵲起,使得祥符調各種唱法的特色逐漸鮮明起來,加上各班社在戲院的“爭座”以及抗日戰爭后的重組,形成了在祥符調大旗下的“陳派”、“閻派”、“桑派”、“牛派”等多個藝術流派。1938年,日本侵占豫北,致使一片繁榮景象的戲院、“茶社”文化遭受摧殘,戲院大多停業,不少戲班解散,演員因避戰禍大多出走各地。盡管如此,依然有不少曲藝工作者不懼強敵,筑民族文化之長堤,防國人精神魂魄之潰決,不單創作出眾多愛國題材的劇目于民眾間公演,還出現了許多親身表率、支持抗戰的典范。當時,正值妙齡的祥符調傳人閻立品為拒絕給日寇和漢奸演戲,斷然將一頭青絲剃去,拒不登臺,以彰民族氣節,并將原名“桂榮”改為“立品”,以絕謗人“優伶誤國”之誹。抗戰勝利后,祥符調及豫劇其他流派的藝人重聚中原,馬金鳳、桑振君、楊金玉、牛得草等祥符調名家分于各地建立劇社,流派之分漸漸顯現,祥符調也逐漸恢復演出。

    然而好景不長,新中國成立后,對原有豫劇班社進行整頓改革,陳素真、桑振君等出走他省。“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傳統劇目停演,各地戲社紛紛絕唱,祥符調又回到它的出生地清河集一帶,等待著新生的到來。

    “文革”之后,祥符調得到新發展,在1980年的“豫劇流派匯報演出”中,陳素真、閻立品都成為“五大名旦”之一。其中,“閻派”代表人物閻立品成為祥符調的集大成者。

    閻立品,1922年出生于封丘縣仝蔡寨村,其父是“祥符五朵云”中的閻彩云,10歲時拜入開封義成班楊金玉門下,可謂是祥符世家,師出名門。閻立品唱腔清柔甜潤,韻味無窮,藝術上遵循“細想、細唱、細做、細心琢磨、細致入微”的準則,寓情于聲,以情動人,其名劇《秦雪梅》響極四方,家喻戶曉。1953年,閻立品正在上海麗都戲院演出,她細膩傳神的表演、亮麗甜潤的嗓音,引起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關注。看過閻立品的表演后,梅蘭芳稱贊她“音色美、唱腔純,扮相秀美,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戲中少有的閨門旦”。1954年初,梅蘭芳正式收閻立品為徒,開創了他收地方戲演員為徒的先河。閻立品從此潛心研究梅派表演神韻,主攻閨門旦表演藝術,突出雋秀細致、端莊淑靜的作派,并兼收并蓄其他劇種的表演特色,逐漸形成自己細膩、含蓄、注重神韻的表演風格,在豫劇界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其“閻派”傳人已在省內外各演出團體挑起大梁,為祥符調復興貢獻力量。

    現今,在戲劇之鄉封丘縣,祥符之聲依然不絕于大街小巷,或于廣場鳴晨,或于公園唱晚,三五成群,怡然自得;打擂臺、戲迷賽等活動也在民間頻繁演繹,厚重而滄桑的歷史滋養著中州的神韻——這就是豫劇祥符調的旋律,也是一方人的生活氣息。本報記者 姬光環 通訊員 李紫光 尹祖濤【原標題:黃河故道祥符調悠揚(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鄉日報 2013年10月18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大泉村的“懷梆武旱船”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