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歷史源流的調查
早在80年代初,研究中國現代史的中外專家們就從歷史文獻中發現了梅花拳與義和團運動起源的密切關系。從8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徹底搞清義和團運動的起源問題,以路遙教授為首的歷史學家們就開始了梅花拳歷史源流及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87年以后,我作為山東大學教授又是梅花拳的17代傳人,也應邀參加了這一歷史課題的調查研究。我們的工作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也受到了各地梅花拳前輩們的歡迎和幫助。我們反復多次地深入到河北、山東、河南等省梅花拳拳民集中、活躍的縣、村,向老人們調查訪問梅花拳的歷史,向青年人切磋交流武藝,閱讀、抄錄流散在各地的梅花拳經書、文獻,學習梅花拳的拳法、文理等。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與艱苦工作,我們基本上弄清了梅花拳的歷史源流,它的指導思想及其在各地活動的現狀。并將上述調查研究成果寫成專著《義和拳起源探索》和學術論文《論梅花拳的問場與武場》等,在90年10月召開的「義和團運動起源于現代中國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宣讀。大會期間我們還組織了八個國家的40多位學者,前往河北省廣宗縣、威縣等參觀梅花拳的表演和歷史文物。我們的報告及為大會所作的武術表演和參觀,都得到了極大的成功,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贊揚。從此梅花拳的名聲傳遍了海內外,在冀、魯、豫的廣大農村中梅花拳運動也進入了一個公開的蓬勃發展的階段。
梅花拳與傳統文化
由以上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梅花拳是一個歷史悠久、組織嚴密、人數眾多、分布廣闊的傳統拳派。拳派的弟子們都尊師重教,有優良的文化傳統。調查時我們發現梅花拳和其他拳派有許多不同之處,其最大的不同是梅花拳有文理和武功,而它們兩者又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據梅花拳《根源經》的記載,從張三省傳拳時就立了文武大法,他教拳就是按“度化人總教他禮義當先,七分文教三分拳腳,世世代代文武齊全。”的原則進行的。這里說的“文”指的是梅花拳的文理,而“武”也就是梅花拳的武功了。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到,梅花拳的文理主要是由拳理升華而成的哲理,它不但是梅花拳的主要精神和指導思想,還可以應用于人們生活、工作和活動的各個方面。它的內容都是佛、道、儒三家學說的精髓和周易的神奇妙用,正如梅拳第五輩祖師鄒克誠碑文所說“以言武為國所共宗,是以輔世而國強;以言文理,化周易為神奇,可以測往而知來。”又如第六輩祖師李進德的碑文說“他文理通玄而武備更兼絕技,鍛煉氣體,至豎至剛,曲折變化,無隙可指,以視古之三豐神術,惟公可與比倫。”由上可見,歷代梅花拳的名師都是文武雙全的。梅花拳與其它拳派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它的拳理以陰陽五行、八卦太極的學說為基礎,且與文理合為一體,博大精深。他的拳法也包含了易簡、不易和變易的三個部分,豐富多采變化無窮,即有獨特的風格而又包羅萬象,對人體有內外兼練的效果。我們調查中還發現梅花拳有文場和武場的活動,文場管理拳派的事務,對弟子進行文理的教育,維護拳派的團結和紀律。武場則負責傳授拳理和進行武功訓練。各地梅花拳的文場老師都是該地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平日行醫治病、鍛煉內功,主持拳派的活動。全國各地的梅花拳雖然常聯系和交流,但都是分散獨立地活動。拳派內公認的始祖是云盤,發源地是西域天盤。這個祖師和發源地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這也說明了梅花拳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同一起源。我們調查時每到一處,都可看到弟子們在內室供奉的祖師牌位,大部分是“天地君親師”,也有的是“法王老祖”、“收元老祖”等。據說后者指的是云盤、佛祖或張三省等,并沒有確定的具體人。我們收集了一些祖師牌位旁的對聯可以看出他們的信仰-
左書:三教經書傳萬世 右書:五倫義禮訓千秋 上書:普傳萬世
左書:振三綱須賴真武 右書:整五常全憑大文 上書:允文允武
左書:靈通濟世天經地義 右書:玄妙教人真文大武 上書:道滿乾坤
按拳派內老人們的說法:三教即老子、圣人、佛,五倫就是天地君親師。而三綱、五常在文理中講,則是天地人和金水木火土。在武功中,就是精氣神和心肝脾肺腎。梅花樁拳法能使人練得靈活、靈敏,拳法又能使人增長智慧,通曉天地的規律,總起來說就是靈通或本領。稱梅花拳為玄妙之法,就是說它的許多觀念都是世俗人難以理解的。楊柄在《習武序》中還專門提到立教拜師時參拜的祖師是:天地君親師。而且,他在文中還作了詳細的注解。
我們從歷代梅花拳弟子對待拳派的始祖和發源地問題的觀點和態度上,可以看到這個拳派的博大胸懷和深遠思想,梅花拳并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一個民間教門或只是一個普通的武術派別。它是以佛、道、儒和周易等東方文化的創始者為自己的始祖,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為自己的誕生地。梅花拳弟子們把自己的拳法稱為無子真經,認為它不僅能強身健體、掌握技擊本領,還能開發智慧、凈化靈魂。楊柄說過,梅拳弟子要能“上馬如無敵天神,下馬如有道賢人。”我們從許多梅拳宗師的碑文和傳記中看到,梅花拳的歷代宗師都是文武雙全的人,他們道德高尚、扶危濟貧、造福一方、為人民所共仰。梅花拳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正氣,它是自遠古以來群眾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祖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寶藏。所以,在梅花拳的所有文獻和傳說中,不論那一代宗師都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稱為始祖。因為任何人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相比,都只是渺小的。在梅拳輩譜和拳民的口碑中,張三省也僅僅是后一百代的第二輩宗師,他是明萬歷十六(1588)年學的梅花拳,可見他也不是梅花拳的第一人,他的上邊還有老師。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梅花拳弟子們雖有尊師重道的習慣,但他們也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拳派中流傳著“梅花拳珍珠倒卷簾,徒弟倒把師傅傳。”的口訣,就是以能者為師,不要只看輩數的高低。拜師祭祖也如楊柄在《習武序》中說的“只要誠敬為主,且簡可行。”不要拘于焚香燒紙、叩頭行禮的形式。梅花拳內流行的祭祖方式,是弟子們在祖師的墓碑前“亮拳比武”、表演交流拳藝等。
結束語
梅花拳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它是在民間世代秘密流傳的。雖然它的指導思想來自佛、道、儒三家學說和周易的基本精神,但是不是宗教,也沒有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利用過,仍然保持著它那純潔、樸實的本來面目。它的一切理論和觀點都是從拳法而來,也能在武功鍛煉和擊技的實踐中去體驗。有口訣說“無字真經法內藏”,“法”即拳法,是有行有相之物。也就是說梅花樁的文理和拳理中,一切抽象的概念和玄妙道理,都可落實到武術運動的動作和姿勢上。因此它不是玄虛而不可琢磨東西。
梅花拳的基本精神崇高自然和不斷變化,提倡革新和解放。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它的時候,應當從當大處著眼,接受它那光輝的基本精神和博大精神的基本思想。對于在少數人身上或個別地區所出來的外來的污染或干擾,應當堅決揚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