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調腔”作為河南本土劇種在長垣、封丘、原陽、滑縣一帶有著濃厚的群眾基礎,它在調門上借鑒了河南墜子、豫劇、曲劇、琴書、大平調、四平調、二來弦、越調等八個劇種的特點,并進行發展融合,自成一派。
上世紀70年代,這個劇種曾面臨生存危機,因受文革影響,老戲不讓唱,只能唱八個樣板戲,演員相繼離開,許多劇團因此解散。為了挽救這門藝術,近年來,長垣縣文化局積極開展傳承和保護工作,為劇團購置服裝道具,組織老藝人進村、進社區、進敬老院進行“八調腔”表演,并在“送戲下鄉”活動中優先選用本土“八調腔”劇目,在豐富廣大人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改善了老藝人的生存現狀;有了政策支持,以長垣縣文化館直屬曲藝二隊為代表的“八調腔”劇團不斷在原有劇種的基礎上開發新的劇目,排出了《包公案》《劉公案》《打成王》《傻子招親》《弟兄分家》《天劈不孝子》《蜜蜂記》等基層百姓喜聞樂見的新劇目,使長垣境內興盛的“八調腔”劇種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