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又叫洋莓、地莓、地果、風梨、紅莓等,在園藝上屬漿果類果樹,原產歐洲,本世紀初傳入我國而風靡華夏。草莓外觀呈心形,其色鮮艷粉紅,果肉多汁,酸甜適口,芳香宜人,營養豐富,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譽。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有匍匐枝,復葉,小葉3片,橢圓形。初夏開花,聚傘花序,花白色或略帶紅色;ㄍ性龃笞優槿赓|,瘦果夏季成熟,集生花托上,合成紅色漿果狀體。
據測定,每100克草莓果肉中含糖8至9克、蛋白質0.4至0.6克,維生素C 50至100毫克,比蘋果、葡萄高7到10倍。而它的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維生素B12,以及胡蘿卜素、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蘋果、梨、葡萄高3到4倍。臺灣人把草莓稱為“活的維生素丸”,德國人把草莓譽為“神奇之果”,可見是不無道理的。
祖國醫學認為草莓具有極大的藥用價值,其味甘、性涼,具有止咳清熱、利咽生津、腱脾和胃、滋養補血等功效。近年來醫學研究表明,草莓有益心健腦的獨特功效,特別是對于防治冠心病、腦溢血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癥有很大作用。
研究表明,草莓有抗癌的功效。從草莓的根、葉、果實中提取的含有較高抗癌活性的鞣花酸,能有效地保護人體組織不受致癌物質的侵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癌癥的發生。另據有關資料顯示,草莓中的維生素C可阻斷人體內強致癌物質亞硝銨的生成,能破壞癌細胞增生時產生的特異酶活性,使“癌變”的細胞逆轉為正常的細胞。
草莓的食療方法很多,可根據不同的口味做成草莓醬、草莓粥、草莓蜜茶等風味各異的小食品。在西方,食用草莓被人們推崇為時尚,他們把草莓當成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靈丹妙藥,可見經常食用草莓對健康大有益處。
浉河區是是豫南草莓的主產區,目前以十三里橋鄉為主導,全區草莓年種植面積0.6萬畝,年產量900萬公斤,年產值5400萬元。種植品種由雞心、全明星發展到高產優質的豐香新世紀12號、達賽來克特、歐洲一號、美國三號等。栽培技術由單一的露地栽培發展到地膜覆蓋高洼栽培、大棚種植、露地栽培等多種形式,草莓的上市期由開始不到一個月延長到現在的六個月,草莓生產已成為浉河區特色農業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