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方言形成與代表詞匯
2013/4/10 15:33:5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信陽方言形成
明末李自成叛亂,血洗光州(今信陽一帶),當地百姓死散大半,滿清初年朝廷下令江南人北遷,(湖廣、閩、贛填四川)信陽現居民 大多為當時閩、贛等地客家移民,由于和安徽、楚北交通密切,所以逐漸相成了江淮官話、西南官話、中原官話、小部分客家話結合的方言,在學術上信陽方言被劃 歸為中原官話信陽、蚌埠片。
信陽方言詞匯
雪——說
日頭——太陽
不照——不行、完了的意思
里頭——里面
坐倒——坐下
泥巴狗子——泥鰍
接下科(雀quo三聲)子——插嘴的意思
木戴(mu dai三聲)、沒戴——沒有。
麥——“不要”的意思
斗——或普通話(1)斗爭;(2)奮斗。或用指干、干事、做事、吃飯。不管斗,不可以干;斗沒斗,吃飯沒吃飯
搞么司——做什么的意思(信陽以西地區使用)
恩(eng)啥子——做什么的意思(信陽東部地區使用)
巴巴的——故意的。
正些子——這么多的意思
打金肚子——男的上半身沒穿衣服的意思。
賴呆——傻子的意思。
寒蛋了——形容詞,指程度深(寒蛋是指人吝嗇的意思)
不呆了(liao)了(le)——指不是什么大事,沒什么大不了的。
狼巴子,貓猴子——多指嚇唬小孩子。跟大灰狼是一個性質。
洋乎——指人不老實。
格應(ge yin)——指討厭
馬肥——一會的意思。
老白——父親的意思
恩(eng)媽——母親的意思
老爹——爸爸最小的弟弟
冉疼、排尚、翹吧(固始地方語)——可愛,漂亮地意思
利朗——指衣物干凈,穿的得當;或指說話,辦事利索。
叼消——稀罕的意思
奏地(奏是)——就是的
現世(xian shi)——指好表現、炫耀自己
半吊子——傻子、白癡
貓嘰——小聲嘀咕
叫喚——指大聲吆喝
裸連 ——羅嗦、絮叨
長蟲——蛇
哪合——哪兒的意思
扳了(ban la)——扔了
蠻子——南方人(有侮辱性,不提倡說)
侉子——北方人(有侮辱性,不提倡說)
老馬子——妻子
順蛋——討人好,奉承人
磨牙——指小孩子斗嘴
欠人——逗引饞人
范(fan)蛋——指雞、鴨等下蛋
賀比消——開玩笑
考呆——耍人的意思
飆子——比較愛放人鴿子地人
日濃貨——指不講究衛生的人
曰(yue)熊了——指完了的意思
捉假——客氣、客套
信陽方言音系
一、古曉、匣母合口字并入非組,hu-→→f-,即所謂的hu、f不分。
二、保留古代疑母字,比普通話多一個聲母ng,例如 我-ngo,餓ngo,伢-nga。
三、泥、來二母相混,即l、n相混,為自由變讀。
四、古精組與知系字相混,將zh聲母并入z。 資=知
五、古曾、梗二攝舒聲與深、臻兩攝相混。eng讀作en
六、光山、新縣等地保留古見系洪音,聲母g、k、h不分不顎化。 鞋=孩
七、開口呼韻母常在信陽話中失掉借音u。對=dei,灰=fei
八、聲調4~6個不等,羅山化有入聲,新縣話去聲分陰陽,為陰去、陽去。信陽市區話只有4個聲調。
和江淮官話不同,咸山攝沒有三分,即 官=關,和西南官話差異在聲調上。
按信陽話清代之前屬於江淮官話,接近今天的南京話、合肥話。后來移民運動的產生使之入聲消失,清末的市區話應該接近今天的羅山話。解放后修南灣 水庫,知青下鄉、59逃難等使移民運動更加劇信陽話的變化,使之今天具有集中原、江淮、西南官話一體的綜合性新型方言。屬于中原官話信蚌片
注:信陽以東大部分地區方言都有江淮官話典型的翹舌音,但處于信陽潢川和安徽六安之間固始縣確完全沒有翹舌音。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