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顏色(或制作工藝)分類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龍井茶,碧螺春,信陽毛尖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黃茶 徽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 龍茶
黑茶 后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 六堡茶,普洱茶 花茶
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 君山銀針
以季節分類
一、 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二、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于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三、秋季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四、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氣候逐漸轉冷后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除以上按茶色,四季劃分外還可以其生長環境來分 一、平地茶: 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后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五、高山茶: 由于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顏色綠,茸毛多。加工后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濃郁且耐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