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包龍圖坐監(jiān)》又叫《老包坐監(jiān)》,寫的是河南羅山、信陽一帶的一樁貪官案,這樁冤案曲折起伏,頭緒較亂,被害方涉及原本不相識的兩個家庭:一個是襄陽城外的陳月娟母女,另一個是賣藝人蘇淮山父女。劇情是:北宋年間,太師龐吉之孫家居河南羅山縣,橫行鄉(xiāng)里,適時陳氏母女投親途中路遇歹人,蘇淮山父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引出了這樁冤案來。后來這兩位女子被龐太師之孫逼婚,并逼殺陳母構(gòu)成兇案。縣令袁義彪助紂為虐,設(shè)計賄通信陽知府高守正,陷賣藝人蘇淮山和苦主陳月娟于囹圄,困蘇女鳳英于龐府“觀景樓”。這位蘇鳳英有膽有識,有智有謀,當(dāng)?shù)弥麄兌艘奄V通信陽知府高守正,并有高的回帖后,假意同意嫁給龐吉之孫,還要他們立下字據(jù)。蘇鳳英憑著一身武藝,逼他倆交出回帖及字據(jù)兩件證據(jù)后,連夜跑到開封府找老包告狀。
73歲的老承相包拯聞知其案涉及自己的學(xué)生高守正,半信半疑,決定易服出朝,親赴信陽訪案。趕到信陽正遇上從縣衙里出來的伙夫婆,背著一袋米無法弄回家而犯愁。包拯騎著一頭驢,以算卦為名,一路馱著她和米送她回家,路途上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而且引出了伙夫婆親口說出了高守正受賄的實證。當(dāng)夜高守正、袁義彪兩人聯(lián)合審訊此案,拷打二犯之際,包拯借助從伙夫婆借來的腰牌闖入公堂,要他的學(xué)生出來相見,卻被高守正傳下話來不認(rèn)這位老師。并被袁義彪以“咆哮公堂,冒認(rèn)官親”定罪下南監(jiān),判為極刑。包拯坐監(jiān)后又遇上死刑犯蘇淮山和陳月娟,詢問案情,至此全案真相大白,包拯護(hù)法嚴(yán)律,鍘了貪贓賣法的高守正和龐、袁二犯。
李斯忠(1921——1996)一輩子演過90多出包公戲,可以說是戲曲界演包公戲最多的一位藝術(shù)大家。當(dāng)年他已經(jīng)73歲(1994年)還在演《包龍圖坐監(jiān)》,正好與戲中包拯微服出訪案件年齡相當(dāng),所以便有了73歲的李斯忠演73歲的包拯的說辭,高度贊揚(yáng)了他對豫劇包公戲的貢獻(xiàn)。下面全劇視頻錄制完上傳時間是1997年12月,是老先生死后第二年。看他在《包龍圖坐監(jiān)》的錄像,不由人想起來小時候看他《司馬茅告狀》時的身影,一米八十多的個子豪壯英武。到了上世紀(jì)80年代再看他的《打鑾駕》已顯老態(tài),跪下唱完那段“十保官”后,起來時就需要扮演王朝的演員攙扶一把,這些都記錄著他對黑頭戲的深厚情緣,也記錄著廣大戲迷對他表演藝術(shù)的無限深情。 本劇中,小寶最欣賞的是包拯微服私訪,到了信陽州,牽著毛驢送伙夫婆回家送米那一場。念白都用的河南地方話,很本色,很貼近現(xiàn)實生活;表演完全使用了戲曲的程序化,純真自然,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要表現(xiàn)什么意思都能看得懂;兩個人的對唱極富情趣,韻味十足,寓娛樂之中給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值得關(guān)注的是包拯一場,那段“披枷鎖受大刑怒火萬丈”唱腔洋洋灑灑,力度醇厚,自不必說。他與兩位“死刑犯”的那段戲,感情流露自然,唱出了人世間的真情實感,催人淚下。 《包龍圖坐監(jiān)》是豫劇著名黑頭李斯忠的得意之作,也是河南省豫劇二團(tuán)的“看家戲”。【原標(biāo)題:豫劇《包龍圖坐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