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古鎮的工藝品深受市民喜愛
“宏博七子”的筆會
文化是個很抽象的概念,民俗則不同。當你置身于灰瓦白墻的古街道,聽著鏗鏘有力的皮影戲,欣賞著豫南書法,穿梭在泥人、剪紙中,品嘗著南灣魚、臘肉、桶鮮魚、大腸湯等美食,我們確定以及肯定,你正在過著一個正宗信陽人的生活。在大別山民俗文化村,一個既有名家書畫、根雕鈞瓷,又有面人皮影的地方,你會發現,民俗文化和咱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如此接近。
□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王姝/文 章繼軍/圖
【筆會】
切磋書法 弘揚傳統文化
3月19日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七位信陽籍青年書畫家在坐落于金牛山文化公園的何家安藝術館舉行筆會。古色古香的窗欞外,剛抽芽的柳枝隨風飄揚,倒映在清澈的景明湖中。屋內是一番熱絡景象:書畫家們或潛心寫作,或切磋技藝,一幅幅各有特色的字體伴隨墨香躍然紙上,或瀟灑,或俊逸,或剛勁有力。
信陽大別山民俗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莉告訴記者,這七位書畫家是公司從信陽市本地書畫家中挑選出來的,以何家安藝術館后的宏博學會館為主要活動基地,被稱為“宏博七子”。“他們有的偏重于碑,有的偏重于帖,有的碑帖結合;有的兼善詩文,有的兼工國畫篆刻,都是多面手,是真正的書法家,而非高級寫字匠。”韓莉說,“這次筆會是為下個月的河南省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宏博七子書法作品赴臺展預熱,隨后將在信陽茶葉節期間展出他們的作品,發揮集群優勢,弘揚發展書法文化。”
【藝術館】
填補地區專業藝術館空白
何家安藝術館的一樓,主要展出以信陽羅山籍畫家何家安為代表的“羅山畫派”的作品,他們飽滿激情的畫筆謳歌家鄉山水風景,自成一體。這些山水畫以大別山地區的鄉村風光為主,其中一幅鄉村雪地圖令人印象深刻:山水、田地、屋舍皆銀裝素裹,茫茫大地中一條黑色小狗向近處跳躍,呼之欲出。遠看形意兼備,近看筆觸細致,融合了大氣與靈秀。
在館內參觀的市民何云告訴記者,自己從去年4月開始,常于空閑時間帶著上小學的孩子來這里游玩。“我個人愛好書法,女兒喜歡工藝品。”何云說。
【文化商業街】
吃喝玩樂也能體會民俗風情
何云女兒喜歡的工藝品,集聚在何家安藝術館附近的金牛古鎮。
如果說大別山文化村像幅黑白水墨畫,金牛古鎮就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流連于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中,信陽人的生活畫卷在此展開:書畫的精美絕倫、瓷器的溫潤沉靜、剪紙的細致入微、皮影戲的活靈活現、唐三彩的流光溢彩、面人的泥土氣息、刺繡的秀麗典雅……每一家店鋪從不同角度詮釋著民俗風情。
大別山文化村辦公室主任張強告訴記者,他們將古鎮街道定位為“文化商業街”:“集古玩、書畫、根雕、瓷器、盆景、茶藝、婚慶、攝影,以及剪紙、皮影戲等民間工藝、民俗文化于一體,讓游客集中領略信陽的風俗民情,讓民俗文化更貼近實際,貼近百姓。”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13年4月26日上午,第二屆民間文化“金鼎獎”評選暨河南省第七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在金牛古鎮舉行,參展的包括走進河南民間美術作品展、河南“老字號”、“中原貢品”邀請展、中原陶瓷藝術展4個大項,100多家單位和個人參展。精致的民俗工藝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的目光,不少人驚嘆:“原來信陽還有這么個好地方!”(原標題:信陽文化產業走近民間 讓民俗文化更貼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