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事業發展狀況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河南是文化資源大省,傳統文化積淀十分深厚,文物、戲劇等尤為突出。全省現已查明的各類文物點約3萬處,其中有2處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9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000余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八大古都,河南居其四(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全省有8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濮陽),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省有文物保護管理科研機構130個,各類博物館75個,收藏各類文物藏品約140萬件,占全國總數的八分之一。我省館藏文物數據庫建成并與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數據庫成功連接,標志著我省文物工作開始進入信息化管理的時代。少林武術已被文化部列為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重點項目。
河南是戲劇大省,有豫劇、曲劇、越調三大劇種以及蒲劇、墜劇、宛梆等20多個小劇種活躍在城鄉舞臺上,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豫劇《花木蘭》、《朝陽溝》、《穆桂英掛帥》,曲劇《陳三兩》、《卷席筒》,越調《收姜維》等,不僅在舞臺上久演不衰,而且有的還被拍成電影、電視,在全國廣為流傳。豫劇《程嬰救孤》、《香魂女》、《村官李天成》、曲劇《驚蟄》等一大批優秀劇目獲國家級獎勵,豫劇《程嬰救孤》榮獲全國專業舞臺政府最高獎“文華獎”第一名,并以其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和諧統一以及較高的演出場次,榮登2004—2005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榜首,這是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實施以來,我省首次進入十大精品劇目。豫劇《村官李天成》被評為2003—2004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豫劇《鍘刀下的紅梅》、舞劇《風中少林》成功入選2005—20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河南戲劇界涌現出很多藝術名家,如“人民藝術家”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越調表演藝術家申鳳梅等。我省藝術舞臺的繁榮引起了全國文化界的矚目,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新聞媒體對我省的文化藝術工作進行了系統報道,并稱之為“河南文化現象”。目前,全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04個,中等藝術學校18所,每年新創作劇本約100個,新編排劇目20多個,全省各級藝術表演團體年均演出5萬多場,其中到農村演出4萬多場。
河南是民族民間文化大省。全省有“全國文化先進縣”18個,“全國民間藝術之鄉”16個,“省級文化先進縣”33個,“河南省民間藝術之鄉”47個,省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保護項目46個。各類民間文化藝術多姿多彩,其中,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汴繡、少林武功、太極拳、馬街書會等在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
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各級文化部門充分利用文化場館設施和特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各項社會文化事業,促進城鄉文化全面繁榮。全省119個縣級廣場文化活動常年不斷,鄭州綠城廣場、鶴壁新世紀廣場、焦作東方紅廣場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以創建文化先進縣、先進文化鄉鎮為龍頭,全面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和農村文化工作,形成了城市社區文化中心、鄉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等較為完善的文化設施網絡,滿足人民群眾經常、就近、有選擇地參與文化活動和享受文化成果的需求。同時,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等都有了較快的發展。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投資7億多元開工建設的河南藝術中心,是我省建國以來投資最大、規模最大、設計水平最高的公益文化設施。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3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212個,美術館2個,文化站2217個,農村集鎮文化中心1423個,電影發行公司132個,城鎮電影院477個。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建設項目,已完成整體搬遷,教學工作進展順利。安陽、鶴壁、新鄉等市文化中心的建設和鄭州、洛陽、南陽等市文化設施的不斷完善,使全省城市文化設施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河南文化網”的正式開通,成為宣傳河南文化事業的又一平臺。
全省文化市場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包括演出、音像、電影、娛樂、網吧、文物、藝術品、藝術培訓等在內的市場體系。河南的電影事業特別是農村電影事業多年來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全省電影年放映30余萬場,有500余個鄉鎮實現了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目標。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對音像市場、電子游戲市場和娛樂、網吧等場所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整頓,在全省4500多家網吧安裝了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對全省農村演出市場進行了規范、培訓和引導,制定了《2004-2010年河南省文化市場發展規劃》、《河南省文化行政審批服務廳操作規程》等,全省文化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化市場穩步健康發展。目前,全省私營文化單位約16000家,其中音像制品經營單位3500多家(包括音像批發、零售、出租),歌舞娛樂場所約900家,民間藝術表演團體1000多家,農村電影放映隊5500余個。
河南的對外文化交流事業日趨活躍。我省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內容涉及文物、戲劇、歌舞、雜技、美術等,足跡遍及五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組織了法國“河南文化周”、美國舊金山“河南文化經貿周”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連續舉辦了五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與豫劇理論研討會。我省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工作不僅向世界展示了河南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而且增進了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對宣傳河南、擴大河南的國際國內影響及對外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抓突破,三年見成效”的工作思路,編制了《河南省文化產業合作項目指南》,成立了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起草了《支持動漫和電子游戲產業發展方案》。與香港陽光電視集團聯合攝制的《中原列傳----文化河南》系列電視文化專題片已完成拍攝工作,并與全國17家省級電視臺簽訂了播出協議。連續舉辦了兩屆重大社會文化項目推介會,共吸納社會資金超過5000萬元。省直藝術表演團體通過開展與企事業單位聯合,吸收資金380余萬元。成功組織河南戲曲和民間藝術展演周,向社會推介優秀劇目20個。目前,全省文化系統文化產業單位約2.5萬家,從業人員約26萬人,年營業額近40億元,上繳稅金近3億元。河南省電影公司成為我省第一家真正融入市場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并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三、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在推動文化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改革中,通過改革省直藝術表演團體投入方式,引導藝術表演團體與企業開展合作,利用社會資金,推動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生產和演出。出臺了符合我省實際的藝術表演團體改革政策和方案,健全藝術生產、營銷、籌資和分配激勵機制,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活力。在省直文化事業單位以“定機構、定編制、定崗位、定職責”為主要內容,推行人員聘任制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對新進人員實行人事代理。在文化企業單位改制中,主要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按計劃分步驟將部分文化企業轉為自負盈虧的經營主體,在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改革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