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簡稱豫。位于中國中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地處東徑110°21′—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古有“中州”、“中原”之稱。因大部分地區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這塊古老的土地,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璀璨文化的搖籃。全省地勢西高東低,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桐柏山和大別山,中東部是廣闊的黃淮沖積平原。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74%,其中山地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占26.6%,丘陵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占17.7%,平原面積約9.3萬平方公里,占55.7%。南北長530公里,東西長580公里,周邊與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湖北六省接壤。
行政區劃
河南省現轄18個市、地,158個縣、市、區,2131個鄉鎮,4萬多個行政村。2004年底,全省總人口9717萬人(列全國第1位),其中農業人口6908萬人,占總人口的71%。
自然資源
河南省具有發展農業的良好條件。首先,有充足的光熱資源。河南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氣候兼有南北之長,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年降水量600—1400毫米,自南向北遞減。無霜期為190—230天,日照時數1740—2310小時,光照溫熱條件適宜于多種動植物生長繁殖。其次擁有肥沃的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為792.6萬公頃,居全國第三位。無論是一望無際的黃淮海平原,還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區,絕大多數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層和營養元素含量豐富的土壤。其三,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境內有黃河、淮河、漢水、海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條。全省流域面積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0多條,其中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0多條,超過五千平方公里的有16條。大中小型水庫2394座,水庫容量267億立方米,加上地下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年平均達430億立方米。
農業生產情況
充足的光、熱、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為河南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河南是農業大省,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2004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4260萬噸(列全國第1位)。其中,小麥產量2480.9萬噸(列全國第1位)。為適應市場新形勢下社會消費需求,我省今年種植4039萬畝優質強筋小麥,可向社會提供加工專用小麥近1376萬噸;棉花總產達到66.7萬噸(列全國第3位),可向社會提供30萬噸商品棉;油料總產408.7萬噸(列全國第1位),其中花生產量306.3萬噸,油菜籽產量78.1萬畝,芝麻產量22.7萬噸;蔬菜總產5237.5萬噸,水果總產1131.5萬噸。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2004年全省肉類總產量達643萬噸,禽蛋產量347.4萬噸,奶產量78.9萬噸。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521萬千瓦。有大中小型拖拉機293萬臺。2004年,農牧漁業增加值達到1692.8億元,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3.15元。
林業:
森林面積:河南省森林面積為292.99萬公頃,活力木蓄積量11749萬平方米,森林覆率為16.35%。
林木品種: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區主要是櫟類闊葉林;桐柏和大別山區以針葉用材林為多;平原地區主要是泡桐和白楊等速生樹種。
經濟林木:河南的經濟林木中,除包括木本糧油樹木外,還包括各種果樹及特用經濟林木。木本油料樹種有核桃、油桐、烏桕、油茶、黃楝等;主要木本糧食有大棗、板栗、柿子等;各種干鮮果品有山楂、蘋果、獼猴桃、葡萄、柑桔、梨、杏、李子、石榴等;各種藥用樹種有山茱萸、辛夷、杜仲、厚樸、白果等;還有生漆、白蠟、單寧、橡殼等化工原料的林木。
種植業:
耕地面積:河南省的耕地面積為687.1萬公頃,僅次于黑龍江省,名列全國第二。總播種面積達1207萬公頃,其中主要是種植糧食作物,是全國糧食產量超過3000萬噸大關的三個省區之一。
小麥: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大,占糧播面積的54%,產量一直占全國的20%以上,高居全國第一。
玉米:河南省的玉米是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平均單產比建國初增長了四倍,穩定地成為河南最主要的秋糧作物。
薯類作物:薯類作物是河南第二大類糧食作物,是一種較為重要的秋糧作物,60—70年代總面積大體和小麥持平。隨著其它糧食作物生產條件的改善,其地位不斷降低,現在的重要價值一是作為飼料;二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三是作為人民群眾生活的調劑性用糧。
水稻:水稻是河南省的第四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全省糧播面積的4%,其產量占總產量的8%。
大豆:河南是我國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于黑龍江省,是我國第二產豆大省。
棉花:河南是我國主要產棉區之一,棉花總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棉花生產已成為河南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煙葉:煙葉是河南省僅次于棉花的第二大類經濟作物,總產量一直居全國首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煙葉生產基地。
油料作物:河南油料作物的生產主要包括花生、油菜籽和芝麻,其播料播種面積和產量列全國各省區第三位。
2005年,農林牧漁業生產全面豐收。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3730.12萬畝,比上年增加275.01萬畝。糧食生產能力再上新臺階,全年糧食產量達到4582萬噸,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產7.6%,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新貢獻。油料、棉花、蔬菜、水果產量均穩步增加。全省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增長7.2%,禽蛋產量增長8.0%,牛奶產量增長39.6%。林業保持平穩發展。全省新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27.0萬畝、經濟林58.5萬畝。漁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水產品產量增長21.0%。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兩個基地”建設取得新成績。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4039萬畝,比上年增長42.3%,占小麥播種面積的54.3%;畜牧業生產不斷向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方式轉變,畜禽優質產品率進一步提高;水產品生產結構趨于優化,無公害漁業發展迅速;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全省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達到400多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3.86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3.96萬畝;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7934.2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農用拖拉機309.53萬臺,增長5.8%;農用運輸車202.26萬輛,增長4.1%;農村用電量172.15億千瓦小時,增長9.2%;建設改造農村公路2萬公里,改善提高通油路和水泥路行政村5800個;解決了重污染地區965個村152.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來源:河南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