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縣觀堂剪紙是從扎社火發展起來的,民間在故人去世時扎出各種花樣的剪紙,貼于祭祀的社火上,向逝去的先人祝福。后逐漸向民間藝術發展,人們喜事開始貼窗花、燈飾、用品飾。到現代,以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體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風采。以梁加付為代表的觀堂剪紙藝人,分布在豫東鹿邑以觀堂鎮為中心的縣城南部周邊。在豫東各縣具有很大影響受佛道兩家文化影響,觀堂剪紙作品立意“正、清、和”,正統、嫻靜、和諧、安詳,作品構圖“圓、潤、滑”,用柔和的、滑動的、流暢的線條,塑造千姿百態人物、動物、景物形象。其藝術風格特兼有北方剪紙的淳樸渾厚、豪邁奔放,南方剪紙的秀麗、柔美明快。工藝精巧,玲瓏剔透,集大千世界于方寸平面之間。
觀堂剪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當地社會心理的重要載體,人們通過剪紙活動和作品的傳播、觀賞、使用,增進了解,加強認同,實現溝通,是促進社區凝聚力和民眾團結的重要平臺。剪紙活動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了民眾審美能力和整體素養。同時,剪紙也是研究當地民俗、當地文化的重要參照。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