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劉村的毛筆產業正在做大做強。
汝陽劉村位于周口項城市西南角36公里處,村里超過50%的村民都從事過或正在從事毛筆的產銷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妙筆之鄉”。10月17日,記者來到汝陽劉村,探訪這里的人們如何用小毛筆“寫出”文化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
家家戶戶都會做毛筆
秋日里的汝陽劉村安寧、平靜,很多農戶都在忙著秋收。與別的村子不同,汝陽劉村很多農戶家貼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
“家家戶戶都會做毛筆,所以這里的人們也擅長寫毛筆字。”孫店鎮黨委副書記張露說。
在村口,記者遇到了一位老伯,上前問他“你會做毛筆嗎?”
老伯回答:“能不會嗎?十幾歲就開始做筆,做了40多年了。”
沿著村路往前走,推門走進一戶農家,只見客廳里就擺放著做毛筆的材料和工具。戶主楊玉枝說:“兒子、媳婦還有我們老兩口都會做毛筆,全家一年做毛筆的收入有六七萬元,比種地強。”
據記載,汝陽劉筆由秦朝大將蒙恬所創,后經其隨從、汝陽劉先人劉寅傳承下來,自此,汝陽劉人便以筆業為生,幾乎家家都出筆工,出現了許多制筆世家。汝陽劉毛筆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經傳到第66代。
張露說,現在村子里有3757人,從事毛筆生產的有1000多人,年產值達2億元。如今,毛筆產業已經成為汝陽劉村村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
一個企業帶動全村農戶
汝陽劉村村民生產的毛筆不愁銷路,因為有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收購并統一銷售。
項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洪亮說:“這幾年,村里毛筆業做強做大離不開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等毛筆生產企業的帶動。”
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好勤也是汝陽劉毛筆的第66代傳人。劉好勤說,2005年,他在原有毛筆廠的基礎上新成立了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毛筆企業在資金、技術和銷售上給予農戶扶持。通過“四統一”,即統一原材料供應、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市場銷售,實現了企業和農戶的雙贏。
毛筆產業正在做大做強
在劉好勤心中,汝陽劉毛筆雖然有“中華老字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響亮稱號,但是,和江蘇湖州的毛筆相比,汝陽劉的毛筆在全國的知名度還不夠高。
“酒香也怕巷子深。汝陽劉村最缺的是一個全國毛筆交易市場,目前,外地人直接到村子里來買毛筆的比較少,還需要廠家四處找銷路。”
他說,他們正在籌建汝陽劉文化創意產業園,準備在毛筆的收藏價值、使用價值上同時下功夫,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用途的生產、銷售體系。
張洪亮說,為適應市場需要,當地政府近年來幫助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品牌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每年都要安排工人到湖州、江西等地學習先進制筆技術,引進先進設備和工藝,還邀請國內知名書畫家試筆指出不足之處。通過多方努力,汝陽劉村的毛筆產業正在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