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山羊是著名的地方優良品種,因產于槐店方圓以槐店為集散地而得名。其體型中等,毛短而密,性早熟,繁殖快,善采食,耐粗飼,喜干厭潮,擅登高,愛角斗,易于放養。
槐山羊”板皮組織結構特征表皮較薄是“槐山羊”特征之一。頸、臀、腹3部位乳頭層厚度占皮層總厚度分別為56.50%、54.78%、59.77%。真皮乳頭層約占皮層總厚度的2/3是特征之二。槐山羊脊背線真皮層中膠原纖維以平面編織為主,而厚度編織相對地薄些,這一組織結構特征,有利于抗張強度的提高,但對成荸的豐滿度不夠,易使槐皮服革粒面上出現“豎紋”現象。槐皮成革7項理化指標均達到和超過部頒標準(抗張強度2.45kg(mm2伸長率31%)。被毛由白色短的針毛(粗毛)和絨毛(細毛)組成,外層毛自然長度4.71cm,周歲羊毛密度2677根/cm2,其中粗毛487根,絨毛2170根,粗細毛之比為1:4.5,粗細毛平均細度分別為47.12pm和11.40pm,板皮上毛孔排列狀況成月牙狀。每兩根粗毛之間有一束細毛。槐山羊的被毛密度在我國短毛山羊品種中為最密的,而粗、絨毛細度是五大類山羊品種中最細的。山羊板皮粒面的粗細與針毛粗細、毛孔大小和針毛在皮層上分布的密度以及乳頭突起的高度有關。槐山羊板皮針毛較細,毛孔較小,分布較密,乳頭層的乳頭突起比較平坦,溝紋較淺,因此,板皮粒面光滑細致,是生產打光苯胺正鞋面革和正面服裝革的優質原料。較厚的板皮可分剝2~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