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環衛工大媽拿過一雙鞋后,又給同做環衛工的老伴挑選了一雙……
能幫助別人,他感到很快樂
說到這半個月的經歷,孫德坤有氣,但更多還是笑。
“一次接到國基路一工地的電話說,有民工要衣服,趕過去后發現,幾個民工在笑,原來他們不需要衣物,因為不相信媒體的報道,就故意打電話試探,看我做好事是真是假。”孫德坤說,當時很氣憤,他是真心在做,不希望這樣被耍。
上周下雨期間,一位女士帶孩子來鄭看病,因醫院沒有空床,天又突然變冷,晚上,她和老公只能蜷縮在醫院走廊的椅子上睡覺,非常寒冷。“她從報紙上看到我送衣物的信息后,與我聯系,并約在人民公園東門口。我送去時,她已在雨中站了近半小時,當我將特意挑選的大人、小孩的衣服及棉被遞給她時,她一下子哭了出來。”孫德坤說,那一刻,他心里又笑了。
隴海路、大學路、中原路……一路走,一路問,一路收,一路送,昨天中午,“雷鋒車”到達中原路嵩山路交叉口附近。或許是周末,昨天一上午,捐衣服的尤其多,截至下午1時許,粗略估計,市民捐贈衣物達1500余件,而送出去的也超過600件。
“看來,今天收取的衣物要突破2000件,送出去的也會創新高。”孫德坤說。
一上午走走停停,上車下車,記者已明顯感覺到累,而孫德坤還要不斷將衣物搬上搬下,應該更累,但他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我不累,這反而讓我很快樂,不做慈善時才感覺累……”他這樣說。
記者手記
期待“雷鋒事業”發揚光大
慈善讓孫德坤快樂的同時,也屢次讓他失業、流落街頭……今年4月份,在深圳,最后一次失業的他,住進救助站,成為一名被救助對象。大河報報道他的事跡后,鄭州一家醫院主動聯系,希望他來鄭州做好事,醫院愿為他解決工作問題。今年6月份,他來到鄭州,在這家醫院工作的同時,開始考慮自己新的“雷鋒事業”。民工、環衛工、流浪者等弱勢群體,在天冷時尤其需要棉衣,而市民家里大多有閑置的衣物,不知道往哪兒送。于是,他想到何不在他們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自己上門收取,再免費發放給需要的人。
從那以后,工作之余,他開始騎著印有宣傳牌及電話號碼的三輪車,在市內來回轉。只要碰到愿捐贈衣物的市民或接到電話,他就上門去取。
昨天中午,孫德坤所在醫院的副院長李燎原說,為避免孫德坤再次因做公益而失業,當時就承諾他,以公益事業為主,不忙時去醫院后勤部門工作,工資照發。
采訪時,孫德坤也流露出自己的想法。他說,目前,捐贈衣服與需要衣服的人太多,他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形成一個有愛心,有凝聚力的團隊,可以分工、分片,將這事做得更好。同時,他還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為他開辟一個慈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組織更多的慈善行動,關愛受助者。
他還表示,等冬天過去后,他還想發起一個“愛心待用餐”的公益活動,不僅關愛弱勢群體的穿衣,還要關愛他們的吃飯。對此想法,他仍在考慮中。【原標題:“雷鋒哥”送棉衣,只有快樂沒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