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名人名家 >> 身邊名人 >> 瀏覽周口

“雷鋒哥”送棉衣,只有快樂沒有累

2013/11/4 16:39:26 點擊數: 【字體:

“雷鋒哥”送棉衣,只有快樂沒有累
又收到一大包衣物,孫德坤費力地放上車。
“雷鋒哥”送棉衣,只有快樂沒有累

“雷鋒哥”送棉衣,只有快樂沒有累
 孫德坤幫環衛工試穿鞋子


    記者跟隨“雷鋒哥”孫德坤體驗,一天收發衣物數千件

    □記者 張朝 文 李康 攝影

    閱讀提示 | 一個人,一輛車,一路走,一路問……河南好人孫德坤,20多年堅持學雷鋒,他不計成本地助人,卻數次因此失去工作。正是本報的一篇報道,讓鄭州一家有愛的醫院關注到他,邀請他來醫院工作。如今,被稱為“雷鋒哥”的他,正在鄭州進行著新一輪的“雷鋒事業”:上門收取市民閑置的衣物,再走街串巷為民工、流浪者等人群發放。對他的這些事跡,本報也曾多次報道。如今,“雷鋒哥”的“生意”更加紅火,每天收發衣物在千件左右。做慈善讓他快樂,他也期盼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形成一個有愛心凝聚力的團隊。怎樣收發衣物,他一天的行程又是怎樣?昨天,大河報記者跟隨“雷鋒哥”進行了全程體驗。

    人物名片

    孫德坤,河南省扶溝縣白潭鎮東孫村人,43歲。20多年來,他助人無數,被深圳市南山區文明辦評為“南山好人”,被當地媒體譽為“雷鋒哥”。他不計成本地助人,卻數次因此失去工作……對其事跡,今年4月26日,大河報曾進行過大篇幅詳細報道。

    名詞解釋

    愛心待用餐

    “愛心待用餐”源于歐美的“待用咖啡”概念,有愛心的飯店經營者采取優惠打折的方式,鼓勵前來就餐的客人,提前多買一兩份飯,指明留給流浪漢、低保戶等需要幫助的人群,在他們饑腸轆轆的時候,不用花錢即可進店享用。

    忙到凌晨1點,他還未吃晚飯

    鄭州的深秋,夜里氣溫很低,路上行人越來越少,走在戶外不免感覺冷清、孤獨。然而,幽暗的路燈下,空曠的馬路上,一位身穿紅色志愿者服裝的中年男子,騎著一輛電動三輪車,走走停停,在奔波忙碌著。或許是他的出現,給這個寒冷的夜,增添了一份溫暖。

    他便是“雷鋒哥”孫德坤,前晚11點,記者聯系上他時,他剛到沙口路為一名民工送完一床棉被,準備沿金水路繼續找尋自己的“目標”。一路走,一路停,果不其然,沿途又有兩位露宿者,收獲了他的“愛心大禮包”。

    回到位于東明路的住處,已凌晨1點,而他還未吃晚飯。“今天發出去1000多件,明天繼續。中原路那邊有人捐衣物,正好還沒給那里送,該去那兒了。”尚未卸去疲憊的他,又開始為第二天的行程考慮著。

    早上6點,他又開始一天的忙碌

    昨天清晨6點,睡了約4個小時后,孫德坤又被手機鈴聲吵醒,從這時開始,手機伴他再次進入一天的繁忙。

    “好,稍等,我拿筆記一下。”電話這頭,孫德坤邊說,邊從挎包中拿出一個小本,本上記錄的全是收發衣服的地址及電話,有幾千條;他必須要登記,否則,會忘掉,也會被人說不守信用。

    隨后,他到宿舍旁邊倉庫內拿衣物,這間倉庫和宿舍都是他目前工作的醫院免費提供的。這里的衣物不多,對照著本子上的記錄,他選擇了幾個大包裹。

    “差點忘了,門口的環衛大爺想要一床棉被,這里正好有一條毛毯送給他吧。”已上車的孫德坤,又回屋內找出毛毯,出了院門,就將其塞到這位環衛大爺的手中。

    離住處不遠的一個都市村莊的民房內,是他的主倉庫,這里堆放的衣物數量遠遠超過位于醫院的那間。或許是他的車子太醒目,短短幾分鐘,門口圍了10來個附近居民。

    “好人,這幾天在報紙、電視上連續看到你,等我把家里的衣物收拾一下給你聯系……”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向孫德坤伸出大拇指。

    5個月送衣近萬件,救助數千人

    一切就緒,已近8點,“雷鋒車”出發了。半個月來,北區與南區基本都去了,此次選擇的是中原路、隴海路、西三環部分區域。都走完一遍后,再從頭走,爭取不落下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坐上他的“雷鋒車”,沿城北路向西,一路緩慢行駛,每遇到環衛工或民工打扮的人時,他就下車問問,看他們是否需要衣物。多數人面對詢問會笑容滿面,但個別人或擔心被騙,只冷冷地說“不要”,孫德坤則一笑而過。

    或許因大河報的報道,一路上,他的電話不時響起,記者與他的聊天,也常被打斷。“每天都要接100多個電話,收發衣物的數量,明顯增加,現在每天收發衣物都在千件左右。”孫德坤說,6月份至今,他收到衣物已近3萬件,送出近1萬件,2000多人受助。倉庫內還存放約兩萬件,要趕在最冷天氣來臨前,全部送出。

    說話間,“雷鋒車”來到城東路一個環衛站,正值環衛工運送垃圾的時間,看到“雷鋒車”來了,七八位環衛工圍了過來,挑選自己所需的衣物。

    來自開封縣的57歲老人李時儉,正試穿一雙運動鞋,“剛合適,正缺一雙這樣的鞋。”李時儉說,他來鄭做環衛工多年,平時根本不舍得買這種鞋,這次又省了幾十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3年11月04日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