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粉彩當然要數清康雍乾三代的為好,其中數雍正、乾隆時期為頂峰。康熙晚期的粉彩處于初創期,工藝技術不夠成熟穩定,沒有大宗生產,因而不是主流品種。五彩較之粉彩為康熙朝主流。粉彩是雍正朝大量出現并加以弘揚的,康熙朝是五彩、青花、琺瑯三分天下。
粉彩是釉上彩品種之一,也叫“軟彩”,是借鑒中國畫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暈染作畫,再經爐火烘烤而成,色彩豐富,色調淡雅柔和。粉彩創燒于清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在顏色的配制上又借鑒了琺瑯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創造出了低溫釉上彩這種新的瓷器品種。由于這種瓷器的色彩豐富、精美,因而很快獲得了清代王公貴族們的青睞,逐漸取代了五彩瓷器的地位,成為當時景德鎮主要生產的瓷器制品。粉彩瓷器發展到雍正朝極為盛行,特別是景德鎮御窯廠,大量燒制宮廷陳設、使用器物,成為頗受皇家鐘愛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