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古城,千畝碧波,沒有文人騷客過多的詮釋渲染,也沒有青山綠水討巧般的環繞包裹。它不倚靠,不癡等,在遠古的荒野之中,手持一輪八卦,一部《易經》,演算浩瀚,推究宇宙。它的名字叫做淮陽,一座以歷史為基樁,人文砌磚的古城。有人說,淮陽很古板,沒有什么樂子。其實不然,淮陽或許就像一位沉默少言的漢子,因為承載著太深沉的東西,讓它不敢輕易吐露心聲。從遠古而來,向未來走去,淮陽給我們帶來珍貴且神秘的禮物,但它的步伐卻沒有片刻的停止。而我們只有走近它,才能獲取最真實的感知。
○中國的歷史 六千年看淮陽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65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畫八卦,肇始了華夏文明;他造干戈、飾武功,統一四海,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創造了龍的圖騰,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
后炎帝神農繼都于太昊之舊墟,易名為陳。神農氏在這里嘗百草、藝五谷,率領先民步入農耕社會。所以說,淮陽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所以考古學家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陽。
○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昊陵二月會
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淮陽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有史可查的達32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太昊伏羲陵廟,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莊嚴,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歷經3000年,歷代帝王51次御祭。
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初春時節,周圍五省數百縣市農民云集進香,日均20萬人,歷時一個月。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我國非物資文化遺產。
平糧臺古城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座有史書記載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兩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出九個“中國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國城市建設歷史推進到4700年前,史學界稱之為“華夏第一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考古發掘”。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8處,淮陽縣城所在地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
○中原水城:城在湖中 湖在景中 景在城中 人在畫中
面積16000多畝龍湖,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領部族從甘肅天水沿黃河東下,在這里擇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民族,因此可以說,龍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湖。
湖中景點眾多,全國獨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16處,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畫中”的中原水城獨有特色,被譽為“中原明珠”、“內陸奇觀”。《詩經陳風》“彼澤之陂,有蒲有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是對3000年前龍湖美景的真實描寫;這里姹紫嫣紅的蓮花,是商周時代留下的優良種群;茂密生長的蒲葦,曾是夫子“陳蔡絕糧”的充饑美食;絕無僅有的白龜,把羲皇“一畫開天”的傳說變成了史實;這里蕩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華民族數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每逢荷花盛開之時,八方游客將有幸縱情盡賞水城荷韻,領略龍湖風情,感受羲皇厚重文化。不僅如此,七臺八景也是聲名遠播,剪枝公園被稱為“淮陽獨秀”、“天下奇觀”。
○提升太昊陵文化旅游品牌
淮陽縣不斷開拓自身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按照國家5A級景區的建設標準和要求,已經對太昊陵景區實施了旅游綜合開發和建設。對景區內的硬件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成立大型旅客服務中心、增設兩個大型停車場、設置中、英、日、韓四種文字旅游引導牌、搭建景區電子全程監控指揮平臺等一系列設施完善。近百名環衛工人全天候對景區實行保潔,保障了景區的靚化、凈化和美化,組織義工近百人,對主景區數百株古樹名木、獨秀園40個系列近300種松柏造型及其他苗木實施施肥和科學管護。
這一系列的舉措對提升太昊陵文化旅游品牌,創建太昊陵國家文明風景旅游區和國家5A級景區具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