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傳統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周口

豫劇《沙河調》

2013/5/3 10:25:13 點擊數: 【字體:


    豫劇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是藝苑百花園中的奇葩,至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戲劇種之一。因地域的不同,形成祥符調、豫東調、豫西調和沙河調四大流派。

    沙河調是豫劇傳入沙河流域并與當地的語言、民歌、民間小調相融合的產物。在當時,交通、信息閉塞,劇團的出行演出及藝人之間的交流都以沙河水運為代步工具,所以,劇團的活動區域局限在沙河沿岸地區,以周口、項城為中心,西起南陽的白河、瀼河,東達安徽阜陽的潁河、渦河,傳布于20多個縣市,所以,項城、周口、商水、沈丘、鄲城、界首、阜陽是沙河調發源地和重要流行區。據史料記載:嘉慶五年,即1800年,商水便組建了規模較大,行當齊全的趙家班,據此,豫劇傳入沙河沿岸并形成沙河調至少應在清乾隆年間。

    沙河調之所以形成豫劇四大流派之一,不僅因其歷史悠久,更因其在200多年的長河中劇目豐富,班社眾多,演員代代有人才,聲腔和演出獨具特色而引譽中原。據史料記載,自雍正年間至上世紀40年代,豫劇沙河調班社在沙河流域發展十分迅速,據不完全統計僅周口、項城一代就有大小班社120 余個。其中較有影響的有項城高家班,商水趙家班,鄲城顧家班,淮陽五福班,周口一把鞭戲班,太康皂吏班等。

    項城高家班是豫劇沙河調的主要班社,該班社的前身始建于明朝末年,是水寨街民自行組建小型玩會班,當地人稱為“四街戲”,又稱“梆子戲”。流傳民謠:“梆子戲狗拉車,她閨女穿她娘的靴。”這說明梆子戲在群眾中流傳非常廣泛。1876年項城人高釗中考中進士,名聲大震,高興之余遍把“四街戲”收歸高家所有,故有高家班之稱,成了豫劇沙河調的主要班社。與此同時,廣聘名流搭班,并培養了多期學員,因行當齊全規模大而名揚豫東。

    沙河調演出劇目十分豐富,尤其是以生、旦、丑為主角的“三小戲”,則生動描繪了彼時彼地的世態炎涼、悲歡離合以及人們的生活滋味。可惜,這些劇目多無文學劇本,全靠老藝人的口傳身授,致使不少劇目人在戲在,人死戲亡。盡管如此,仍有一定數目得到了保存和流傳。如:三打雷音寺、寇準背靴、提寇準、黃鶴樓、栓娃娃、對繡鞋、小二姐做夢、對裰羅、刀劈楊籓、破洪州、南陽關、馬家嶺、沙河店、八岔廟等。

豫劇《沙河調》

豫劇《沙河調》

    豫劇沙河調在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不少有影響的演員及代表人物。如易湘山、曹彥章、宋保太、孫秀榮、燕守立、栗俄、馬銀成、于清海、付喜、宋良臣等。可惜的是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和歷史的原因,他們無劇照、聲像資料流傳下來。目前,項城沙河調的代表性傳承人有展桂枝、宋玲、馬美英、張月榮等。

    沙河調音樂唱腔極具特色:一、豫劇沙河調的唱腔高亢激昂,粗獷渾厚,字正腔圓,吐字清晰,音韻流暢,表意明快。沙河調的定弦為E調,比豫劇其他流派通用的降E調,高出半音,其旋律多活動在上五音階段。吐字開腔多用大本嗓,甩腔行韻多用二本嗓。二、唱腔口語化,即半說半唱,如:沙河店中祁寡婦唱“韓壯士、好行善”。三、唱腔唱的巧,加虛字、趁字較多,如:那里,那個,我就等,偷字閃板,添字搶板。四、沙河調除擁有一般豫劇的二八板、流水、慢板、飛板等板式外,尚有其它流派所沒有的板式,如“搬板凳”、“呱嗒嘴”等,“搬板凳”節奏明快,一字一音,字清板穩,鏗鏘有力;“呱嗒嘴”不僅節奏迅疾,且具有快板風格,唱詞多為五字韻。

    沙河調在豫東流行了二百多年,至上世紀40年代末期,不少班社逐漸解散,名老藝人相繼謝世,劇目多無文學劇本和曲譜,全靠老藝人口傳身授,致使不少劇目人在戲在,人死戲亡。所以流傳劇目很少,后繼乏人,特別是宋保太老師的甩翎子和三躥椅子一跳桌,倒掛九桶水,夾雞蛋簸米,吃雞竄火輪,吃火,矮步偷等絕活,更是無人繼承,這是沙河調的悲哀,也是一大憾事。挖掘、搶救沙河調顯得猶為迫切。為此,項城市委市政府和文廣新局高度重視:一、成立了項城市挖掘整理沙河調組委會;二、成立沙河調戲迷俱樂部,組織名老藝人挖掘整理沙河調傳統劇目;三、以項城市戲曲學校為依托培養豫劇沙河調的新生力量;四、把每年編排兩個沙河調傳統劇目列入項城市豫劇團的工作目標。以此來重振沙河調,使其在戲劇百花園中大放異彩。 【原標題:豫劇《沙河調》】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項城文廣新網 2011年6月2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